崖门谒三忠祠
〔清〕
山木萧萧(3)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又吹起了萧萧的山风,崖门山下,海浪至今还在悲鸣。
一声望帝(1)啼荒殿,十载愁人(2)来古祠。
荒殿里杜鹃声声啼血,奔波十年的愁苦人,前来拜竭三位忠臣。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1)。
既然海水尚被崖门分隔,何以江山没有地界限制异族入境?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1)读旧碑(2)。
舟泊崖门,我也感受到败亡日的艰难,怀着敬畏之心,阅读布满苍苔的碑文。
小提示:陈恭尹《崖门谒三忠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崖门谒三忠祠》是清初诗人陈恭尹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总写诗人情绪;颔联描写诗人拜古祠,敬忠烈,表明自己平生与古代仁人相同;颈联叙述复明无望,向山海发出抱怨;尾联表明对忠烈的敬仰,也吐露诗人的心声。全诗借凭吊三位忠烈,将古今融为一炉。抒写亡国哀痛,格调沉郁深切,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 作品出处独漉堂诗文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654年
创作背景
《崖门谒三忠祠》作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时诗人途经崖门,凭吊患烈,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谒三闾祠二首·其二
春日潜行楚水隅,浩歌弹铗访三闾。客怀落落知多少,欲拟先生问卜居。
-
西湖三忠祠联
较箕子奴包胥哭更益伤心,遗恨千秋,男儿死而死;与苍水墓岳王祠遥相把臂,迎神一曲,我公归不归。
-
季夏携儿子游粤秀山,跻山响楼,谒三君祠,登天海澄清阁,遂入学海堂之启秀楼小憩赋诗
怡趁春光好,扶筇绝顶行。江山入图画,天海快澄清。百粤此雄镇,三君垂大名。茫茫怀古意,俯仰有馀情。
-
过三忠祠
白浪浮孤国,青山托古祠。英雄今尚尔,胡虏竟何之。残垒荒烟断,寒云野径垂。因思岳武穆,心事愈凄其。
-
谒大忠祠分韵得絮字
不识大忠祠,偶约城南侣。怀贤一相访,晴旻敞高树。断岸通寒潮,飞甍肃华宇。忆读厓门志,因之揽双屿。陆海翻鲸波,赵宋失其驭。错落晨中星...
-
白沟河吊三忠祠
白沟河上夕阳时,下马荒原吊古祠。北渡中宵悲扼吭,南冠孤愤漫题诗。鬼谋曹社家同破,龙去崖山事不支。太息残碑焚野火,六陵荒草共凄其。
-
拜三忠祠
穷厓极海拜名祠,万古山河又一时。波浪独深臣子泪,死生惟有老僧知。鱼龙国冷人如梦,乌鹊枝危月亦悲。最是不堪投吊草,乾坤若个哭男儿。
-
过三忠祠
武林地尽势成空,胜员当收一战功。大统山河难驻跸,片帆溟海作行宫。穷荒共泣祥兴诏,遣庶犹存烈士风。百战一心终报国,贞魂长赴海门东。
-
木兰花慢·简州谒三溪祠
访三溪旧隐,雁江上,鹤林前。任赖简池台,逍遥洞壑,无此清妍。晴川。带金绕绛,听渔歌唱起宋时船。幽讨如闻易学,卧游且伴琴眠。当年。谏草吟笺。辞斐亹,意缠绵。怅故山梦远,房州锢久,忠孝回天。依然。钧游旧迹,倚危亭、愁思入孤烟。遗集难寻副墨,倦怀剩寄风...
-
三忠祠
萋萋河畔草,黯黯城头日。居民莽牢落,荒祠迥独出。螵蛸罥户青,赑屃绣苔碧。往尝读遗传,三公事如一。茅庐三顾恩,鞠躬许汉室。凛凛《出师表》,经纶邈无匹。西风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