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
〔魏晋〕
山泽(1)久见(2)招(3),胡(4)事乃(5)踌躇?
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直(1)为亲旧故(2),未忍言索居(3)。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1)入奇(2)怀,挈杖还西庐(3)。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荒涂(2)无归人,时时见(1)废墟。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茅茨(1)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穀风(1)转凄薄(2),春醪解饥劬。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弱女(1)虽非男(2),慰情良胜无。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1)。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1)所须。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去去(1)百年外(2),身名同翳如。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小提示:陶渊明《和刘柴桑》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和刘柴桑》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诗人自述往事以博得好友之精神共契。从陶渊明人生轨迹与思想来考察,此诗为陶渊明对好友刘程之哭诉衷肠之言。结构上,全诗可分为两段。“山泽久见招”至“新耕复应畲”为第一部分,解释为何不与友人结伴,独身隐居的理由。“穀风转凄薄”以下是第二段,诗人对友人进行安慰和劝勉。诗歌语言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亲切感人,给人一种情真意切,平易随和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陶渊明回答刘柴桑邀请他隐居庐山的事。刘柴桑与陶渊明往来关系甚密,陶集中有唱和诗《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二首。逯钦立注《陶渊明集》将这首《和刘柴桑》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陶渊明四十五岁。
相关诗词
-
小葺檀园初成伯氏有作仲和次韵见投复用韵奉答兼订后期·其一
秋入吾庐景物赊,一帘新月半栏花。风回水叶翻翻白,雨压檐枝恰恰斜。宅比柴桑多种柳,门通苕霅可浮家。客来随分能供具,扫箨煨铛与试茶。
-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
五饮起来鼓缶歌,万年宇宙一红螺。闲中看破盈虚壳,聚散浮沉总太和。
-
和谢于乔修撰云山图联句韵兼怀沈仲律
...同覆甑。嵓葩绽将然,谷鸟呼若醒。凭虚敞轩闼,眺远失梯凳。尘消野马没,地湿晴蜺蒸。江光晃无垠,石籁差可听。得非茱萸沜,或者柴桑径。洗耳幽涧泉,清心远林磬。閒贪野芳采,饱厌山殽饤。流光难把玩,富贵安足凭。乐事希狂曾,明时岂愚宁。求之不可得,何以攀逸...
-
依韵和工部兄雪五首·其四
门似柴桑画亦关,歘惊阊阖堕人寰。郊原那异熬波海,垄阜浑疑聚米山。望远恨无楼百尺,逃寒阻共屋三间。阿兄诗句清奇甚,格律都高汉以还。
-
采桑行
采桑东陌头,日出红光流。采桑南陌头,和风满桑钩。采桑西陌头,日落乌飕飕。采桑北陌头,明月照歌楼。携篮敢惮远,手胝足成趼。蚕饥恐归迟,一日三四返。昨朝蚕三眠,灯...
-
拟陶和许至忠二首 其一
西日颓残照,北风凛寒威。侏儒饱欲死,幽人独无衣。不上北阙书,甘采西山薇。曾子已再化,宁蘧早知非。岂不乐仕宦,恐与心事违。柴桑旧三径,吾行其庶几。尚怜渊明翁,颇负责子讥。隐几茅檐下,聊欲曝斜晖。
-
望柴桑
何处柴桑里,当年处士家。五株门外柳,九日径边花。己草归田赋,难乘下泽车。故山尘漠漠,极目送昏鸦。
-
题覃怀吕充隐和陶诗卷
数诗盘谷友人钦,一片柴桑处士心。几十年间南北事,祗令三叹有遗音。
-
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一
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回。
-
和刘舍人咏雪
怪见漫空万蝶狂,须臾色界眩昏黄。风姨知费几番信,天女才施半面妆。笔底诗徒和冰柱,酒边舞已失霓裳。梁园甚恨孤佳约,一笑吟梅且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