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

魏晋 陶渊明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山泽(1)(2)(3)(4)(5)踌躇?

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1)为亲旧(2),未忍言索居(3)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1)(2)怀,挈杖还西庐(3)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2)无归人,时时(1)废墟。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茅茨(1)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穀风(1)凄薄(2),春醪解饥劬。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弱女(1)虽非(2),慰情良胜无。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1)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织称其用,过此(1)所须。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去去(1)百年外(2),身名同翳如。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小提示:陶渊明《和刘柴桑》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和刘柴桑》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诗人自述往事以博得好友之精神共契。从陶渊明人生轨迹与思想来考察,此诗为陶渊明对好友刘程之哭诉衷肠之言。结构上,全诗可分为两段。“山泽久见招”至“新耕复应畲”为第一部分,解释为何不与友人结伴,独身隐居的理由。“穀风转凄薄”以下是第二段,诗人对友人进行安慰和劝勉。诗歌语言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亲切感人,给人一种情真意切,平易随和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陶渊明回答刘柴桑邀请他隐居庐山的事。刘柴桑与陶渊明往来关系甚密,陶集中有唱和诗《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二首。逯钦立注《陶渊明集》将这首《和刘柴桑》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陶渊明四十五岁。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