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三节
〔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创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相关诗词
-
梁宣王挽词三首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像设千年在,平生万事违。彩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
-
曾国藩诫子书
...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
-
寿蹇少卿·其一
先皇亲制忠贞号,甲第新开宠更深。周倚仲山能补衮,商需傅说解为霖。春筵的皪梅舒玉,寿斝芬芳醴泛金。圣代文臣公第一,承恩堂上盍华簪。
-
闻荐举言志五首·其三
曾学雕虫苦未成,让渠班马独专名。白头愿作村夫子,一卷蒙求聚后生。
-
游惠山寺
水品古来差第一,天下不易第二泉。石池漫流语最胜,江流湍激非自然。定知有锡藏山腹,泉重而甘滑如玉。调符千里辨淄渑,罢贡百年离宠辱。虚名累物果可逃,我来为泉作解嘲。速唤点茶三昧手,酬我松风吹兔毫。
-
一等吟
欲出第一等言,须有第一等意。欲为第一等人,须作第一等事。
-
寄仲坚汉臣二子
经春日日卧空庐,门巷萧条长者车。一卷时看王湛《易》,数行慵寄子公书。风光少得如人意,颜面从教与世疏。闻健不来花下醉,明年花发定何如。
-
自子陵市寻路入游上泉三首·其二
千年玉水閟深林,十里重冈隔世尘。犹恨子陵饶舌在,却当户口告行人。
-
自子陵市寻路入游上泉三首·其一
去年雨宿严陵市,咫尺风烟隔上泉。今日山神方信我,不将尘土到渠边。
-
读孟子·其一
饱食无庸近素餐,低徊还恐似墦间。黄昏一读遗编尽,梦寐清风亦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