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三节
〔先秦〕
梁惠王(13)(1)曰:“寡人(2)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河内(4)凶(5),则移其民于河东(6),移其粟(7)于河内(4);河东(6)凶(5)亦然(8)。察邻国之政,无(12)(11)如(9)寡人(2)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10),寡人(2)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对曰:“王(14)好战(1),请以(8)战喻(2)。填(3)然鼓之(4),兵刃既接(5),弃甲曳兵而走(6)。或(7)百步而后止,或(7)五十步而后止。以(8)五十步笑(9)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10)不百步耳,是(11)亦走(6)也。”曰:“王(14)如知此,则无(13)(12)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8)(4),谷(5)不可胜食(6)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6)也;斧斤(7)以(1)时(8)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5)与鱼鳖不可胜食(6),材木不可胜用,是(2)使民养生(9)丧死(10)无(13)(3)憾(11)也。养生(9)丧死(10)无(13)(3)憾(11),王(14)道(12)之始也。”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4)之宅,树(5)之以(1)桑,五十者可以(1)衣帛(6)矣。鸡豚狗彘之畜,无(7)(2)失其时(3),七十者可以(1)食肉矣。百亩之田(8),勿夺(9)其时(3),数口之家,可以(1)无(7)(2)饥矣;谨(10)庠序之教(11),申(12)之以(1)孝悌之义(13),颁白(14)者不负戴(15)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6)食肉,黎民(16)不饥不寒,然而不王(17)者,未之有(18)也。”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5),涂(6)有饿莩而不知发(7),人死,则曰:‘非我也,岁(8)也。’是(1)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4)无(3)(2)罪(9)岁(8),斯(10)天下之民至焉。”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小提示:孟子《孟子·第一卷·梁惠王上·第三节》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创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相关诗词
-
题吴小我《梦圆图》·其一
终古伤心屺岵篇,茫茫碧落与黄泉。白云底事随游子,一缕魂丝直上天。
-
贺陈继昌连中三元联
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
-
谒延平王祠
...恩隆武初赐姓,永历分茅加九命。移孝作忠岂得已,太师训子不以正。惟王诞降三神峰,扶舆磅礡气独钟。八旗弓马不挂眼,誓奉天子还九重。海上治兵心力瘁,江南一败真短气。苍穹白日鉴精诚,东洋出现新天地。一夜骑鲸鹿耳门,荷兰名王竖降幡。水师仍习昆明战,军食初营渭...
-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
咏史十五首·其十一·光弼
谋成后战战功成,持已庄严号令明。以少覆多称第一,凌烟阁上合图形。
-
铙歌鼓吹曲二十二首·雉子班一章十五句·其十三
雉子班,行可思。雄求山梁雌从之。羽短何繇飞。流宕原泽中,雉子雊以遨。翁孺知之,思美其膏。白龙化鱼,罹彼豫且。视子所止,乃非丘隅。谓之载之我有车。雉子去,我将安所如。
-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歌·其一
一统常逢第一编,春王正月繫元年。何如三朔班春候,累叶中兴岂偶然。
-
疏山长老善清日诵楞严维摩二经赋小诗二首示之·其一
尘涨迷三鹿,桑枯厌八蚕。徵心浑不见,问疾有谁堪。坐待成风斲,应须立雪参。钦闻第一义,细说后三三。
-
还徐叔子犀带
...自得此带逢百罹。我服黑角二纪馀,岁月几半蒙蛛丝。识与不识皆歔欷,恨不披拂来隆墀。湖湘老把乘边麾,次第三节登王畿。脩门再入留郎闱,上皇一见玉色怡。阔步蓬山上坳螭,向者所恨今交讥。惧沥肝胆得请归,自意永与渔樵嬉。急诏适际潜龙飞,误恩狎至湛露斯。古来逾分天不...
-
扇子诗·其十一
一卷赤松桥上老,三杯玉案瓮中仙。骑驴出去知何日,跨鹤归来得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