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九日
〔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1),他席他乡(2)送客杯。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1)苦,鸿雁那(2)从北地(3)来。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小提示:王勃《蜀中九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蜀中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669年9月
创作背景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蜀中九日》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客中九日
九日去年篱底醉,今年九日是他乡。深秋万里孤舟远,心事无端白发长。老雁自随洲渚去,黄花不减故园香。孟嘉虽老乌纱在,留舞东归旧草堂。
-
次俞有立客中九日
君在江村我在家,各巡篱落看黄花。一庭閒日迟迟景,两岸微茫浅浅沙。不使好怀留世故,偶因佳节感年华。身轻随处聊堪乐,况有吟哦解叹嗟。
-
桐庐道中九日逢子公
三年客里重阳节,故典征衣共一杯。雁下紫萸能自好,霜前黄菊为谁开。中原豺虎定何许,故国池台安在哉。山水中逢张学士,慢扶双桨不须催。
-
余秋初离庭闱冬至犹未得归夜读宛丘先生秋日忆家诗辄次韵以述旅怀
屈指西风阅岁华,半年行役苦思家。綵衣归去亲闱好,画角吹残客梦赊。病里中秋慵见月,醉中九日强簪花。朅来又过书云候,节物催人一可嗟。
-
次韵林次中九日都下感事二首·其一
桃杏初开已去家,又逢兰菊绽新花。感时谩缀茱萸佩,惜别应怜棠棣华。迢递宦游来日下,悠扬归思绕天涯。一尊重到平津閤,惆怅文窗旧绿纱。
-
右九杞许公九日可久会分得一字
...侵晓扫禅室。茶铛沸寒泉,果榼荐霜橘。坐客得九人,西村行第一。棱棱骨相坚,画品合诗律。东畬偕南溪,霄汉旧俦匹。丰滨伯仲间,文采两超逸。野翁排尘务,溪叟蓄诗帙。刘侯与贱子,疏坦亦真率。雅兴薄青云,雄谈低白日。杜陵屡悲秋,世难恐相失。吾侪遁丘园,暮龄...
-
九日登中郎沙市宅上三层楼
满眼伤心处,谁能上此楼。林烟迷蜀道,帆影识吴舟。砚北人何在,江南草又秋。茱萸空到手,欲插泪先流。
-
九月九日登龙山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且汎篱下菊,还聆郢中唱。灌园亦何为,于陵乃逃相。
-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一 ·王夏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禦舒,如王出焉。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出有龙旂,入有珩佩。勿驱勿驰,惟慎惟戒。出有嘉谋,入有内则。繄彼臣庶,钦王之式。
-
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其一
秋高葭菼大河回,病起层楼雨色开。沧海白云陪下榻,中原落日见停杯。一官已负陶潜兴,九辩谁怜宋玉才。因忆吾侪燕市里,每逢佳节便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