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宋〕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渐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返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中秋怀人诗。诗用赋体,平铺直叙。第一层八句,写对月思友。前四句交代时地,丝丝入扣;下四句写得很满,说老天照顾到人们赏月的爱好,久阴变晴,特地让月亮出现。第二层八句,把月色写得美,显出末层四句怀人的伤感来。
创作背景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亲人团聚的佳节,中秋之夜对月,往往能勾起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之情。吴江亭则因为与诗人的两位好友张先、蔡襄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故更能勾摄起对友人的怀念。北宋康定元年(1040)词人张先(字子野)在吴江当县丞,将江边的如归亭“撤而新之”,蔡襄(君谟)在亭壁题词云:“苏州吴江之滨,有亭曰‘如归’者,隘坏不可居。康定元年冬十月,知县事秘书丞张先治而大之,以称其名。既成,记工作之始,以示于后。”(《中吴纪闻》卷三)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担任集贤校理。当时朝中保守派势力强大,新政无法顺利进行。次年,苏舜钦按惯例将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办酒庆赛神会,邀请好友十余人参加。保守派乘机攻击他偷盗奏封纸,他因此被除名为民,同席的人都被免官。接着,他的岳父宰相杜衍、好友范仲淹都被罢官,新政失败。他削职为民,避居苏州。在阴雨初睛的中秋之夜,他登临此亭,望着一轮圆月,感慨从中而来。
相关诗词
-
中秋后一夕溪上对月
素魄哉生黯佩缑,迟回银汉夜深愁。孤砧远戍烦霜杵,长笛谁家听海楼。清霭眺残珠树杳,碧云思断桂花秋。溪光临影牵乌鹊,葛屦凉侵露未收。
-
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
...秋。金绳转影素华满,卸帆且作须臾留。夜深人家市声静,我独高吟众船听。思夺梁园席上才,气压南楼座中兴。百年此夜不多好,人世浮云何足道。虽有乡心自感伤,能无樽酒相倾倒。人间清景不可并,杯当暂辍歌亦停。翻思年年看月伴,如今落落如晨星。此怀此念谁能识,苕水东头静...
-
中秋夜舟次延平对月有感
万里无云月满天,平分秋景自年年。人言难得此时霁,客意偏惊今夜圆。光搅故山慈母梦,影遥官舍小儿怜。寸心两地愁无计,坐听城钟起曙烟。
-
秋夜辰溪舟次对月怀万思节宪长
沿洄行未定,明月满孤航。轮亚双峰正,光涵一水凉。遥知吴地共,其奈楚山长。寂寞沅江芷,因谁发故芳。
-
中秋夜独游北海对月作
余意翩翻与月生,月明谁解是宵明。天人消息今成阻,弦望安排化未更。湖艇张歌寥落见,宫鸦离树再三鸣。悲怀不为思乡动,况有微云继倚声。
-
后中秋夜分宜公馆对月
秋再中时月倍明,倚阑东望不胜情。奉亲堂上诸孙子,歌舞还应到几更。
-
仲秋夜郡内西亭对月
天高月满影悠悠,一夜炎荒并觉秋。气与露清凝众草,色如霜白怯轻裘。高临华宇还知隙,静映长江不共流。囗直西倾河汉曙,遗风犹想武昌楼。
-
中秋夜独步小台望月
就枕未能安,披帏坐夜阑。阴晴万里共,光景百年看。寂寂此愁望,迢迢怀旧欢。莫将罗袂色,来照客衾寒。
-
念奴娇·中秋夜五亩园步月有怀两大人
...向池头、惊起栖鸦阵阵。烟净波光澄似练,冰镜双悬蟾影。疏树停云,老鱼掷浪,望处轩窗窈冥。玉宇琼楼,应不数神仙境。好我骚首悲怀,无边夜色,独许游人领。白发天涯乡思剧,梦绕雕梁藻井。睡鹤鸣霜,寒虫泣露,闲煞秋宵永。何时箫管,一棹中流小艇。
-
烛影摇红·中秋夜同诸姊弟酌月于蠹窗,复步至读易楼,因成小词
秋色平分,恰天上良宵三五。谁将明镜一轮圆,悬在空青处。幻出琼楼玉宇。漾冰壶、萧萧老树。开樽花底,遏未封胡,群贤咸与。□晚风轻,桂子飘香金粟雨。起持卮酒嘱诸君,不醉卿何苦。忍负清光如许。还共向、天街小步。归来庭院,河汉西斜,阶虫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