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周颂·振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的诸侯的乐歌,写客人有着美丽的风姿,在本国没有人怨恨,来到周京城也无人讨厌,希望其日夜勤勉,保留众口交誉的美名。全诗一章,一共八句,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开头两句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引出下文的描写;第二层三、四两句将朝周助祭的诸侯比作被商人珍视的白鹭,进行赞美;第三层五、六两句夸誉朝周助祭的诸侯在其国内外都有较融洽的人际关系;第四层最后两句表示诸侯和周室都应保持不卑不亢的精神,彼此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此诗运用了赋比兴手法,篇幅虽短,内容颇丰。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四言诗
- 创作年代西周
创作背景
《周颂·振鹭》一诗,《毛诗序》所作的题解是:“二王之后来助祭也。”至于二王之后又是指谁,郑笺云:“二王,夏、殷也;其后,杞、宋也。”武王伐纣灭商后,周王朝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杞地,是为夏之后;又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墟,成王初年武庚反叛被诛,乃改封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是为殷之后。汉匡衡曾说:“王者存二王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存三统也。”(《汉书》)所谓“存三统”,即“使郊天以天子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孔疏引郑《驳异义》)。也就是说,让夏、商二代先王之后立国杞、宋,能够奉祀先祖,保有尊严。这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政治策略,目的在于怀远柔迩,协和万邦,确保王朝天子的统治。毛序郑笺之说久无异议,到了明代,季明德、邹肇敏、何楷等人开始反对《毛诗序》的“二王之后”说,清姚际恒《诗经通义》更提出三点理由对《毛诗序》说置疑:首先,周有三恪即虞、夏、商三王之后陈、杞、宋助祭,此不应只指二王之后;其次,诗中但言“我客”而不言“二客”,似表明助祭者并非二人,再次,商人尚白,诗中之鹭正是白羽之鸟,与商人所尚之色相合。因此他认为此诗写的是一王之后即殷商之后宋微子来朝助祭之事,是周人对微子的赞美之词。
相关诗词
-
《念奴娇·己酉振鹭驿和黄茶坡韵》拼音版
浮生如寄,叹征尘驱我,担簦西去。烟嶂云屏相迎送,几幅鹅溪缣素。挥汗流金,饮冰漱玉,桃叶呼前渡。若将有意,道傍一鹭延伫。细读壁上龙蛇,太丘笔在,更着茶坡句。樽酒十年今白发,不改江流东注。胜概难逢,旅怀易动,信美非吾土。恨无六翮,长风万...
-
《文心雕龙·颂赞》拼音版
...主告神,义必纯美。鲁国以公旦次编,商人以前王追录,斯乃宗庙之正歌,非宴飨之常咏也。《时迈》一篇,周公所制,哲人之颂,规式存焉。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丘明子顺,并谓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
-
《大唐中兴颂(含序)》拼音版
...,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
-
《省试振鹭》拼音版
有鸟生江浦,霜华作羽翰。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月影林梢下,冰光水际残。翻飞时共乐,饮啄道皆安。迥翥宜高咏,群栖入静看。由来鸳鹭侣,济济列千官。
-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拼音版
鹭鸶各自有食邑,长恐诸侯客子来。一鹭忽追双鹭去,穷追尽处始飞回。
-
《晨炊玉田闻莺观鹭二首·其二》拼音版
清溪欲下影先翻,只鹭还将双鹭看。绿玉胫长聊试浅,素琼裳冷不禁寒。
-
《朱鹭》拼音版
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
《周祀方泽歌四首·其三·登歌》拼音版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牲牷荡涤,萧合馨香。和銮戾止,振鹭来翔。威仪简简,钟鼓喤喤。声和孤竹,韵入空桑。封中云气,坎上神光。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
《九鹭图》拼音版
鲜鲜白鹭羽,振振清江澨。露草寒已衰,风芦近相蔽。飞鸣各自适,离居亦有次。虽惬江海情,终怀云霄志。君子思有则,画者工取譬。仪羽庶可希,修洁诚所贵。
-
《白鹭亭》拼音版
白鹭亭前白鹭飞,山如屏障水如围。水中独立鸾窥镜,沙上群行雪满矶。白日不来争碧树,有时同往送斜晖。江山得此方成画,撩得游人不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