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三首自伤穷困潦倒,兼叹民困难苏,有“长夜漫漫何时旦”之感。全诗语言委婉,寓意深切,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堪称“史诗”。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4年
创作背景
《秋雨叹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汗潦。”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相关诗词
-
秋雨叹三首·其三
雨中甘菊横疏篱,怜汝曾遭旱魃欺。孤根得润稍苏息,嫩叶欲展仍离披。汝时未来须汝待,霜白秋清想风采。馀功尚赖延衰年,何日枝头看蓓蕾。
-
秋雨叹三首·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
秋雨叹三首·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
秋雨叹三首·其二
溪头浩浩秋水生,黑云四幂雨未晴。野荞随波田父泣,河鲫跋扈渔翁惊。城中仓廪无馀积,米舶初通过江客。乘潮逆浪来不时,到市千钱论一石。
-
秋雨叹三首·其一
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
新秋即事三首·其三
露槿风杉满曲除,高秋无事似云庐。醉多已任家人厌,病久还甘吏道疏。青桂巾箱时寄药,白纶卧具半抛书。君卿唇舌非吾事,且向江南问鳆鱼。
-
感叹三首·其三
孰识维摩病,犹疑子夏肥。少曾逢顺境,动辄履危机。奕局雨斜湿,吟笺风急飞。夜寒逢恶客,酒尽未云归。
-
楚江秋晓卷三首·其三
梦回江上算秋程,水影迢迢积渐明。落木西风连鄂渚,乱山高浪隐湓城。钟边野寺经僧起,霜里孤帆估客行。往事独悲前席误,不从贾谊问苍生。
-
九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家乡千里隔千岑,想见飞鸣鹤在阴。留滞又烦山寄檄,平安且幸竹传音。谩誇斋静香凝寝,但觉檐高响发砧。若把悲愁情绪较,蚤秋不似暮秋深。
-
七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