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超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用“乐”字贯穿全文,先写超然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不能超然于物外,则必悲哀,正面写乐,反面写悲,悲是乐的反面,即是写乐的反面,终不离乐字。再写初到胶西之忧,再写初安之乐,治园修台,登览游乐。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此文在写作上融议论、抒情、描写于一炉,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倾注了作者的生活情趣,有飘忽“超然”的意绪。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苏轼《超然亭赋序》)。熙宁七年(1074)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相关诗词
-
《寄题密州超然台》拼音版
莒侯之燕处,层台逾十寻。俯镇千乘国,前瞻九仙岑。勿作西州意,姑为东武吟。名教有静乐,纷华无动心。凭高肆远目,怀往散冲襟。琴觞兴不浅,风月情更深。民被裤襦惠,境绝枹鼓音。欲识超然意,鸰原赋掷金。
-
《游天台山赋》拼音版
...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睹灵验而遂阻,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棒之蒙笼,陟峭崿之峥嵘。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
-
《拟岘台记》拼音版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
-
《豁然堂记》拼音版
...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
《钗头凤·花步里记所见》拼音版
屏山远,兰期短,小花照水吴妆浅。红窗隙。朱唇的。旧家池馆,画春无迹,觅,觅,觅。悠然见,飘然散,玉笙鹤背天风断。空亭立。星前忆。便伊香影,万珠量得,值,值,值。
-
《十四夜翛然台二首·其一》拼音版
中州可以望天地,黄河之水何恍忽。为此筑台临其涯,坐看月生复月没。今年中秋地无云,绿烟溟蒙海月发。金流水波贝宫涌,蛟龙出游争海月。我欲乘槎捉蛟龙,浪高力微惧灭殁。...
-
《赠天台禅鉴》拼音版
...辱。石火光中寄此生,故山休问归迟速。东秦别后无行踪,忽见回辕自西蜀。二十光阴一转头,新白已能班旧绿。偶怀起灭寒生粟,盖亦超然坐观独。便望云山归去来,无生之师在岩谷。由禅而入从真修,休效诸山编语录。如来藏里磨尼珠,走上玉炉光断续。螺髻明,鹊巢惊。...
-
《三月晦到大庾》拼音版
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钟鸣主人归,烛光何烨炜。笑语复移时,夜久余当起。归路夫何如,江声寒玉碎。
-
《均台辞二首·其一》拼音版
小桃借春春已来,平分和气入均台。夜来台边草环绿,今朝芒生满三木。街头拍手闹千儿,齐唱中和宣布曲。使君坐啸闹如云,请酿百川寿使君。但愿使君长乐职,不须更看杓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