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尚书书
〔唐〕
愈白:行官自南回,过吉州,得吾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忻悚兼至,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
来示云:有人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孔子云:“某之祷久矣。”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策,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耶?小人耶?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距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及秦灭,汉兴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经虽少得,尚皆残缺,十亡二三。故学士多老死,新者不见全经,不能尽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见为守,分离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于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倡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惟增惭惧,死罪死罪!愈再拜。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与孟尚书书》,作者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于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冬移任袁州刺史之时。孟尚书,名简,字几道,嗜佛,尝译佛经。本文说理透彻,辩驳有力,清人张裕钊评此文“浑浩变化,千转百折,而势愈劲,其雄肆之气,奇杰之辞,并臻上境”。本文有利的驳斥了佛徒所编造的韩文忠公晚年“信佛”的谎言,是佛徒传教多以妄语,不可轻信的明证。
相关诗词
-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
孟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不似当时大司马,重来得见汉南春。
-
溯婺溪同年雍尧佐周尧夫同王与道尚书子侄拿舟来迓
路入双溪暑气清,故人短棹远相迎。隔船认我疑非我,白发当时尚未生。
-
得张大猷尚书书云比每进对屡以待御为言而邦衡舍人言尤数切云云某为群邪所疾独见知二公因读邦衡和和乐楼诗复用前韵
一月霜台屡犯颜,未回天听已身闲。爱君忧国寸心赤,感物伤时双鬓班。文举才疏意徒广,子云思苦语尤艰。尚书左史虽知我,超海应难挟太山。
-
上浙东孟尚书
有个将军不得名,唯教健卒喝书生。尚书近日清如镜,天子官街不许行。
-
比收张伯子尚书书报诸公有相招意因赋拙句·其一
入台羞结舌,去国坐婴鳞。东道今行李,南宫乃故人。寒温烦见问,书劄不辞频。向日区区意,还曾扣大钧。
-
比收张伯子尚书书报诸公有相招意因赋拙句·其三
天上张公子,殷勤忽枉书。几年怜潦倒,今日遂吹嘘。贡喜惭何暮,冯招恐不虚。吾生真有命,造物合何如。
-
比收张伯子尚书书报诸公有相招意因赋拙句·其二
与物初无竞,何人苦见衔。冯唐虽白首,商皓岂空函。乌鹊新传喜,青蝇渐息谗。鸳鸿满台阁,祇合理归帆。
-
题高尚书夜山图·其一
月底江山如画好,楼中几席与秋清。剡平不到高人手,一段风流可得成。
-
题高尚书夜山图二首·其一
月底江山如昼好,楼中几席与秋清。剡藤不到高人手,一段风流可得成。
-
惠书帖
达观长老禅师:孟頫和南上记拜封。孟頫和南上覆达观长老禪师道契。孟頫政此驰仰。忽承惠书,深切欣浣,凉笋之餉,尤见厚意。领次感激所索书已与施老言之,不复赘及。田提领记事敬此奉纳,余唯早还不宣。孟頫和南上覆。尊亲家。忝眷赵孟頫谨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