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龙虎台应制》是元朝诗人马祖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记事,写明时间地点,交代御驾出行;颔联描写龙虎台的高峻,比况奇异,遐思高妙;颈联以历史上的两位帝王反衬元文宗,为诗中吹捧之语;尾联颂扬元文宗巡省两京决非逸乐出行,而是要使百姓安享幸福和平,点出作诗的意旨。全诗格调雄浑高亢,气势闳大,且开阖得法对仗工稳,得应制颂圣之正。
- 作品出处元诗别裁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歌]韵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龙虎台应制》此诗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元文宗天历(1328—1329年)、至顺(1330—1331年)年间。元时往来上都,每驻于龙虎台。《元史·马祖常传》记载:“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
相关诗词
-
《龙虎台肃驾》拼音版
俯仰城空是,凄凉事已非。虚传天仗至,不见祖龙归。地迥风霜惨,云深日月微。高堂一惆怅,弱泪不胜挥。
-
《过歌风台》拼音版
...芒砀山前五云起。沛公提剑走咸阳,百二河山属真主。乌骓已逝走狗烹,威加四海来故乡。台前父老奉觞寿,酒酣激烈歌声长。高皇龙去台应朽,猛士何人四方守。落日悲风动地来,萧萧但见台前柳。岂不闻姑苏草长游糜鹿,铜爵年深野狐哭。唯有陶唐三尺阶,千载人思太平福。
-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拼音版
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
-
《和吴大宗师九日迎驾龙虎台韵》拼音版
深秋黄道翠华开,辇路清光被草莱。一地行宫成玉陛,九天明月照金台。班趋文武红云合,乐奏箫韶彩凤来。至正明仁希历代,词臣乐颂太平回。
-
《龙虎台即事》拼音版
都门北上路萦回,天近居庸胜境开。山舞鸾凰来大漠,气腾云雾护高台。九重毡殿丹青鄣,十里金车锦绣堆。侧耳祥风仙乐度,万年声里进霞杯。
-
《龙虎台》拼音版
双塔耸琅玕,星辰手可攀。伟哉丹凤辇,驻此巨鳌山。地拱中黄上,天回太紫间。微臣遥稽首,想像见龙颜。
-
《闰四月九日随驾宿龙虎台》拼音版
军都邑废巳无城,龙虎台空尚有名。山绕平原烟树绿,天连碧海暮潮平。清宵宿卫闻笳响,拂曙趍朝听鼓声。传道乘舆催早发,中军先己抗前旌。
-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拼音版
决胜文场战已酣,行应辟命复才堪。旅食不辞游阙下,春衣未换报江南。天边宿鸟生归思,关外晴山满夕岚。立马欲从何处别,都门杨柳正毵毵。
-
《宜山谣·其二·除虎窟》拼音版
除虎窟,虎皆散亡龙睡穴。湖南海北广东西,千里如今无白骨。无白骨,人何忧?每每旧屯田,年年稻花秋。我所思兮,龙江水流。
-
《五日侍宴龙舟应制》拼音版
綵仗葳蕤交帝苑,翠华缥缈拂仙台。芳辰箫鼓中流竞,元峤风烟竟日回。好鸟过林迎步辇,新花隔水照行杯。叨从燕镐观宸豫,不向横汾羡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