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
〔清〕
黄生(1)允修借书。随园主人(3)授以书,而告之曰: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1)、四库(2),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3),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4)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5)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6),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7),曰“姑俟异日观(8)”云尔。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搬运起来累得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中认真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积攒的图书,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逼着取回,因而小心忧虑,不断抚摸玩赏那东西,说:‘今天它存放着,明天它就要离开,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拥有,我一定在高处捆绑着它,放置收藏保存它,说‘姑且等到别的日子再看它。’如此罢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1)。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通籍后(4),俸去书来,落落大满(5),素蟫灰丝时蒙卷轴(6)。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7)之岁月(8)为可惜也!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中贫穷不容易得到书。有个姓张的人有很多藏书·。我向张氏借书,他不借给我,我回家以后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感觉是这样的迫切。所以我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不断地堆积着书籍,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感叹借书读的人的用心专一,而年少时的岁月是值得珍惜的!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1)书与张氏之吝(2)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3)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4)书也必速。
现在姓黄的书生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借出、慷慨出借与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好像不相类似。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运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吗?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快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1)。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小提示:袁枚《黄生借书说》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开篇即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广引事实加以证明其观点;之后作者犹恐就事论事论证无力,由借书推及到借物,把“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普遍化;最后转而叙说作者自身的经历,总结个人读书的经验教训。全文如话家常,娓娓动听,循循善诱,写得令人信服,富有启发性。
- 作品出处小仓山房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而且清代同样也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当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黄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黄生借书说》此文即是袁枚在黄生借书时有感而发,撰写而成。
相关诗词
-
孙琴西廉访次唐端夫东坡生日诗韵追念湘乡师相属和奉呈并怀钱子密
校书正苦扫落叶,谁唱阳春和白雪。天台掷赋声忽闻,广桑证道路云绝。犹幸坡公在眼前,曾见醉翁为心折。冶城山阁昔游宴,桂管妖氛刚破灭。昨年公持使节至,迩来我恰间身掣。许从芸笈借缇油,莫陪花坞吟宫缬。安昌旧客盟石交,建章群仙饮玉屑。千里命驾病未能,八载流光去如瞥。何时更共阿戎语,新诗且与黄九说。明当踏春大观亭,健行不藉拄杖铁。
-
送卢生润卿判济宁
几年随我沙溪上,烟月扁舟独来往。一朝去作太学宾,无限瑰玫彻清响。何蕃声价满都门,郭泰弘深众标榜。归来驺从夜传呼,天外恩光薄林莽。除书借问将何之,济州去佐黄堂长。州城侧近临官河,闻道年来沙碛多。风霾往往壅堤岸,中流望望成冈坡。今年况复春夏旱,乾枯湮塞当如何。东泉戋细南望浅,润通敢望来馀波。国储万艘屈指到,安得大雨倾霶?。往年有人事综理,小知沾沾只自喜。入水开塍肤尽裂,登山伐石血满指。徒费公家万万缗,万人枕藉河边死。满路哭声振林木,泉台有恨随流水。至今谈者作口实,才说凿排即掩耳。疮痍旦夕思良俊,讵可吹齑空坐视。...
-
番客篇
...水赴壑。南洋数十岛,到处便插脚。他人殖民地,日见版图廓。华民三百万,反为丛驱雀。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鞟。此闻欧澳美,日将黄种虐。向来寄生民,注籍今各各。周官说保富,番地应设学。谁能招岛民,回来就城郭?群携妻子归,共唱太平乐。
-
众人观俳优
众人观俳优,诚有可笑时。侏儒笑人后,所笑动未知。非桀是尧舜,诸生同一词。不能解其会,何笑侏儒为。桓公方读书,轮扁释斧凿。借问作书人,已归蒿里宅。至精固不传,所说乃糟粕。使道如怀珍,分我赡人贫。人将遗朋友,谁不献君亲。喁喁来噍食,泯泯去游魂。昭穆才弟兄,愚智已子孙。愚游智者笼,智受万物役。奔奔相后先,成则自为德。劳神不知疲,求所不能知。深心著文字,有如鸟粘黐。败新为故裤,何独郑人妻。鹄卵待啄抱,自怜非荆鸡。谁能起千载,化此故纸痴。
-
拟上张丞相
...秦。翠华旋北狩,清跸且南巡。雾塞纷铜马,祥开表玉麟。官军推大弟,耆老赴仁人。唐祚兴灵武,昭王问水滨。悲缠刁斗急,警报羽书频。关辅腾骄子,朝廷倚大臣。梦符岩肖说,天祐岳生申。濯濯襟灵迈,温温德业纯。家声真不坠,庙略信如神。行洁圭无玷,心坚竹有筠。苍...
-
忆旧游·看凉萍散镜
看凉萍散镜,卧柳阴桥,闲倚孤篷。万卷成书逸,算古怀绵缈,知己难逢。所思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借舻雁鸣寒,溪鸥问讯,旧约应通。匆匆。怅迟暮,认嫏嬛福地,翠莽烟重。食尽神仙字,叹前生脉望,犹滞尘红。楚云为我招隐,心素美人同。待说与相思,扁舟听雨还听风。
-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空囊。[斗鹌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衠一味风清月朗。[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末唱]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进。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以没甚七青八黄,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径禀:有白银一两,与常往公用,略...
-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我问人来,说道你与小姐将简帖儿去唤郑恒来。[红云]痴人,我不合与你作成,你便看得我一般了。[红唱][甜水令]君瑞先生,不索踌躇,何须忧虑。那厮本意糊涂;俺家世清白,祖宗贤良,相国名誉。我怎肯他跟前寄简传书?[折桂令]那吃敲才怕不口里嚼蛆,那厮待数黑论黄,恶紫夺朱...
-
端正好·上高监司
...。口将言而嗫嚅,足欲进而趑趄。〔尧民歌〕想商鞅徙木意何如?汉国萧何断其初?法则有准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耍孩儿十三煞〕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传之三代币方行,有刀圭帛布从初。九府圜法俱周制,三品堆...
-
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
...言事者不已,亦不复塞诸。李寻解光辈,其言不至迂。遂任水所之,渠道自割除。当时募水工,无一人应书。学虽有专攻,术亦有穷欤。诸所说河者,桓谭实主之。但聚而为书,实无以处之。班孟坚作志,亦无所出取。事有甚难者,虽知无所补。今之为河堤,与汉无甚殊。远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