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
〔清〕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问说,即为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被编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教材。
相关诗词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八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南岳与天台,皆入鼻孔内。试问野狐精,你作么生会。
-
道无情·每夜三更问话
每夜三更问话。说破人情虚假。个个悟真宗。道心通。要望秋阳回意。莫纵高眠春睡。指日复归来。笑颜开。
-
送葛谦问·其十
顾我穷途醉未醒,年来不复叹飘零。道山朋旧如相问,为说生涯一草亭。
-
送吴道明推官并问赵庄叔何公礼兄弟
...卷书,乐此簿领卑。公退得绕膝,戏綵笑脱颐。山路宿雨乾,篱落黄橘垂。归鞍三百里,处处吟酒旗。赵子与南阳,衡门各栖迟。下马恐问及,说与黄梅期。尚念鸿雁行,冷落秋风吹。
-
陈树人旅日本三年有书展转问讯为答一首
湖舠旧迹寻常溯,老去争怜百未成。汝尚清勤犹昨日,近劳书问说平生。心知违患宁能远,志不随人只独行。何事三年终作客,此怀兼为告元瑛。
-
文心雕龙·论说
...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至如张衡《讥世》,颇似俳说;孔融《孝廉》,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究于无形,钻...
-
车中闻人说溪涧如水晶色口占一绝
涧水流如活水晶,道傍一语唤人醒。山林未必渠能说,说着山林便可听。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若言佛有说,执指为真月。月指两俱迷,昧修多罗□。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无说名真说,唯有□迦叶。无闻而闻闻,四七当头别。
-
读说难率咏
说难说尽说人情,姚贾犹然数语倾。不及周昌心口一,机权百出䆒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