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选自苏洵史论文章《权书》十篇里的第八篇。《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 作品别称六国
- 作品出处嘉祐集·权书
- 文学体裁政论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相关诗词
-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拼音版
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辞由士大夫,不出于瞽矇。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聊书类顽...
-
《和于湛之海上原韵六首·其六》拼音版
长因缟带重论交,把视吴钩未忍抛。惨淡中原谁牧马?苍茫绝壑尚潜蛟。才名似尔依刘表,诗律何人压孟郊!青眼樽前倍感慨,春风旅燕且南巢。
-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其一》拼音版
远泛银河附使舟,眼看沧海正横流。欲行六国连衡策,来作三山汗漫游。唐宋以前原旧好,弟兄之政况同仇。如何瓯脱区区地,竟有违言为小球。
-
《西湖杂感六首·其六》拼音版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早时朔漠翎弹怨,他日居庸宇唤休。苦恨嬉春铁崖叟,锦兜诗报百年愁。
-
《豫让论》拼音版
...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
《即事六首·其六》拼音版
坐叹兵机失,兼忧国计存。干戈在淮海,消息已乾坤。授钺曾诸将,宵衣独至尊。定知哀痛诏,早晚下江门。
-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其六》拼音版
松楸不扫洒,吾甚思江东。七闽在其南,云间无去鸿。关山共明月,何时一尊同。小游忘年友,努力翰墨中。铸金作龙渊,世岂无国工。
-
《丙申六月十六日军乱奚德基赋诗纪事张纯诚袖其诗来求和用韵述□云张九四据苏州发兵五百人赴杭省军遂反袭》拼音版
...不息,百苦无一乐。县官急徵需,贫富悉笼络。西州正击贼,空拳日相搏。贼马当道驰,贼舟沿海泊。盗贼固枭张,官军愈鹰掠。征讨五六年,贼势未便削。朝忧万甑空,暮叹衣袖薄。点军五百辈,顾望累退却。太仓万斛粟,食尔欲深托。馀粒犹在咽,吐之若糟粕。返旆拟攻...
-
《题石勒参佛图澄手卷六首·其六》拼音版
东门倚啸声音远,西域参陪礼义专。折节李阳吾未论,并驱光武孰先鞭。
-
《水居六首·其六》拼音版
水国庵居最寂寥,世涂何事苦相招。去村十里无行路,隔岸三家有断桥。数点鸦声迎暮雨,一行鱼影涨春潮。陈年佛法从教烂,岂是头陀懒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