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丙辰(1)中秋,欢饮达旦(2),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3)。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几时有,把酒(1)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2),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3),又恐琼楼玉宇(4),高处不胜(5)寒。起舞弄清影(6),何似(7)在人间!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转朱阁(1),低绮户(2),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3)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4)古难全。但(5)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小提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作品别称水调歌头·中秋
- 作品出处东坡乐府
- 文学体裁词
- 创作年代1076年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落月下春苑
落月下春苑,啼鸟别花曹。无端凑与离怨,难咽割肠刀。玉貌雪肤何处,只剩无情有恨,隐隐怕逢挑。空态忽沾臆,暗影自栖膏。华畿邈,巫峡渺,汉津涛。此情终古,直教同是一忉忉。送断韶华一瞬,赚杀芳心一寸,船...
-
山西贡院明远楼联
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
-
中秋前一日诸生携酒见过对月同赋
半生道路鬓双皤,又是中秋客里过。别业可怜荒杜曲,羁怀最怕听商歌。不知明月几时有,如此清风良夜何。胜概无诗可收拾,九原唤起老东坡。
-
水调歌头·忆分司时节
忆分司时节,秋雨正连天。官路满篙流水,舟楫驶如川。陌上漫漫泥潦,徙远马瘏人倦,堪赋去来篇。雪冷梅花萼,春早绿杨颠。问东君,春几许,为君怜。浮生恍如蝶梦,栩栩羡高贤。客里渐磨岁月,两眼青山图画,松翠看云眠。安得王乔术,飞舄颇通元。
-
水调歌头·消得几番别
消得几番别,添与十分愁。人生碌碌无味,岁月去难留。浪说山川灵秀,终是困人成事,有志未能酬。智慧两无用,不栉恨悠悠。滞长安,怜季子,敞貂裘。风尘谁识英俊,何处觅封侯。挽鹿尚虚初愿,梦犬犹存厚望,生计拙营...
-
水调歌头·对月同梦西
陡觉乱峰活,一白立垂虹。老蟾今夜馋煞,跌入酒杯中。醉里不知天远,但见酒光月气,倒卷湿鸿蒙。起拍万花醒,为我舞长风。蓟门酒,苏台柳,广陵钟。马头只有明月,逐我走西东。送了骑鲸人去,更向一千年后,照此两吟虫。梦坠镜湖绿,洗手弄芙蓉。
-
送孟昭大姊归新都同游桂湖时值中秋桂花正开
...浅,枯荷数柄留古香。记得去年嬉好春,芳草如茵蹋软尘。风光转眼千万变,人生聚散等浮萍。新诗吟罢酒频倾,与君小别心绪萦。不知明月几时有,冰壶一洗襟怀清。
-
水调歌头·日月换飞涧
日月换飞涧,风雨老孤松。千岩万壑秋重,白气接长空。一笑掀髯徐起,苍佩腰间相照,犹自涌晴虹。桑海几番覆,人尚醉春风。横白石,结绿绮,送飞鸿。十年梦事消歇,长剑吼青龙。却笑人间多事,一壳蜗涎光景,颠倒死英雄。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
-
水调歌头·九月十一日邀蜕盦登麓山
朝起望天际,晴色荡微波。黄花应未开遍,九日昨才过。爱晚亭边枫叶,知有山灵为我,早放醉颜酡。转眼便秋老,不往待如何。人间事,供一笑,总由他。一生当著几两,游屐过山坡。屈指旧交余几,只有青山长在,向我好情多。湖海元龙倦,试听楚狂歌。
-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侍红云一朵,出按皇华六辔,特地福吾闽。底是长生箓,八郡咏歌声。奏天子,倾义廪,济饥民。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却恐紫泥有诏,社稷重臣事业,非晚觐岩宸。来岁这般节,宣劝玉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