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学阮公体三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五言律诗。此诗共三首,第二首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着力勾画了“老骥”和“鸷禽”的形象,卒章显志,交代了勾画这两个形象的意义,将全诗所抒发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的流传千古的绝唱。其所以见佳,不但在于它“以彼物比此物”,突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写了曹操的宏图大志,而且更在于它可以被不服老的人们为言己志而顺口吟诵,可以被人们为了形容他人的老年笃志而信手拈来。刘禹锡对这两句诗特别喜爱,不止一次地将其溶入自己的诗文之中。诗并不是简单地把古典化为自己的诗句之中,而是挥动大笔,给古典赋予了某些新义,勾画了一幅“老骥驰骋图”,并把这幅图与“雄鹰翱翔图”互相迭印,使老骥和鸷禽的形象活生生地勾画出来了。“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是诗人就骥驰鹰翔而发的议论,是诗人对老骥和鸷禽的由衷的赞叹,是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这十个大字,使全诗主题鲜明,使全诗感情激荡。
创作背景
《学阮公体三首》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为模仿阮籍的《咏怀诗》之作。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坚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因此作者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作继续战斗的准备,三首诗都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表现。
相关诗词
-
学阮公体三首·其一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
学阮公体三首·其三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
又答陈公美三首·其二
仲尼为群婢,一走十四年。荀卿老不出,五十干诸田。顾彼二夫子,岂其陷狂颠。出处固无定,不失称圣贤。彼亦诚自信,谁能恤多言。
-
读白诗效其体三首·其二
人生有穷达,不系才不才。造物所付与,圣贤不能回。君看孔孟氏,遇世何如哉。岂其有不如,王欢与桓魋。以兹自忖度,所遭已逾涯。前瞻固不反,后顾又可咍。同时第进士,或未离蒿莱。归来亦云幸,潇散月下杯。山池芰荷过,野岸芙蓉开。幅巾一筇竹,适可眠秋厓。
-
郑惠叔阁学守建宁三首·其二
周之士也贵,如圭璧璠玙。东陕与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羁,位次实有馀。轻此一叶舟,孰肯戏鲁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贵士夫。
-
乙卯季冬见白发效乐天体三首·其二·问白发
晓来对雪常梳发,镜里何缘得上头。岂为作诗真太苦,或因谋国有深忧。官叨七品谁言贵,年过三旬未识愁。莫是家庭元有种,人言今日可凭不。
-
被旨还阙训答诸公韵三首·其二
湘南窃食汉盐官,长记灵烟魏阙端。隙过白驹三岁月,萍漂沧海一孤寒。九重宽宥环初赐,万里归心斗欲干。常愧主恩深未报,慨然真喜脱囚冠。
-
上史魏公寿三首·其二
中兴大业要规模,公有初言久未孚。已喜乾坤深佑德,况逢岁月正悬弧。明时礼数尊三事,大老精神压万夫。军国平章天下望,鹰扬年德正相符。
-
赠曹嗣山总河三首·其二
苍玉与朱斿,高牙控上游。巳分周二陕,尽护汉诸侯。龙颡藏弓地,鱼鳞转饷舟。应还补天手,一解庙堂忧。
-
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其二
呦呦鸣鹿野,皎皎白驹场。朋盍连茅茹,文程琢玉章。门通三级峻,桂露一年香。庆及飞龙旦,同歌庶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