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

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

金吼霜钟彻,花催蜡炬销。

早凫江槛底,双影谩飘飖。

作品简介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关于接待地方官的五言律诗。诗表达了三层意思,首先是杜甫为了什么事情期待严明府到西阁同宿;其次是说期待来宿的情况,这是主体;最后是期待而未到的感慨。

创作背景

杜甫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秋天到云安(今云阳)时,严某作县令,杜甫因病滞留云安约半年,多赖严明府接济。严明府在大历元年的春天,调任大昌县令,并在当年的冬天或第二年的春天再次调到云安作县令。杜甫也是在大历元年的春天由云安到达夔州。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住夔州白帝山腰面江之西阁,邀约当时任职于大昌县的严县令来同宿。三度邀请也未到,故写下《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这首诗。

  • 赏析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诗的首联点出了杜甫三度期大昌严明府来西阁同宿的目的。

诗的第三四句谈到“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杜甫尊重严明府,把他当“上司”看待,故用了“手板”。从上述内容,可以想像杜老此时的心情:专门约请这位地方长官来探讨重要问题,总不能关门睡大觉,等客人敲门才起床接待,太不礼貌吧。那时限于通讯条件,不能随时通话。能来,不能来。...

展开全部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