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
〔明〕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天目山曲深奇古难以名状。由双清庄至山顶,约有二十余里。大凡山深就多荒凉,尖峭就少迂曲,形状古朴就乏妩媚,架势粗大就不灵巧,以至于山高而水少,岩石险峻而树枯,这些都是山之缺憾。而天目山到处有沟壑,飞流淙淙,知万丈白练,此堪一绝。石色清亮,形状奇巧,石径曲折,石壁高耸陡峭,此堪二绝。虽山幽崖险,但庵堂庙宇精巧雅致,此堪三绝。我平素不爱听雷鸣,而天目山雷声极小,听来如婴儿之啼,此堪四绝。早起看云,在绝壑下,白云如棉絮,翻飞浪涌,整一个琉璃海,穿出浮云的座座山尖就像水上浮萍,此堪五绝。而变化最大的当数流云,常出奇观,不是久居山中之人不可能看尽它的千姿百态。山上树木,大的将近四十围,松树的形状如同伞盖,高不过数尺,一株值万余钱,此堪为六绝。天目山头遍茶之香远胜过龙井,笋味与绍兴的破塘相似,然清香远远过之,此堪为七绝。我想,大江之南,修炼归隐之地,没有比此地更好的了,便有了些出世的想法。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
夜宿幻住,第二日早起看云,上午已时登上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自活埋庵寻旧路下山。天多日睛朗,山僧以为好兆头,下山便道贺。山中有僧人四百余,都恭谦殷勤,争着劝饭。临行,几位僧人说:“荒山僻小,实在不值一看,是否?”
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
我说:“天目山与我们都有些缘分,所以诸位不必过谦,我也不敢溢美。”
因大笑而别。
于是大笑着分别。
小提示:袁宏道《天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天目》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记述作者游览天目山的过程。开头对天目山作总体介绍,接着集中笔墨依次写出天目山的七绝景色,最后依时间顺序按游踪轻点几处景物。全文结构严谨,对话幽默风趣,言谈笑貌历历在目,体现了景中有人的特点,同时景物描写精练、形象,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 作品出处袁宏道集笺校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五年 (1597) 辞去吴县令后,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东南之游,曾游天目山,并写了两篇游记。此为第一篇。《天目》这篇游记在袁宏道文集吴郡本中题为“天目一”,在袁宏道文集佩兰居本中题为“天目二”。
相关诗词
-
将至天目登高岭
天近初凝目,云横便蹑梯。前瞻千嶂列,回首一川低。雨过黄梅尽,风来翠剡齐。灵源穷不到,晴昼挂虹霓。
-
二十三日被旨再往天目谢雨留数语壁间
万山深处得重来,天目晴云未放开。尽喜山田秧䆉稏,那愁石径湿莓苔。铁冠道士今安在,玉局仙翁去不回。唯有洞中龙应祷,果能因旱起风雷。
-
寒夜偶过吴峻伯读其山中诸篇分得天字
...西山巅,长安有酒斗十干。下马逢君辄成醉,北斗倒插栏干前。主人为我开瑶编,读之一一山中篇。满地茏苁走白石,四壁纷纭行紫烟。天目之峰几千万,忽然并挂金华笺。泠泠屋上鸣飞泉,滚滚杯中注百川,使我对此心茫然。当时我有百花洲,垂杨十里沧江边。织女为我栽白...
-
天目和尚赞
不道先师具大眼目,只道先师无肯路。还有知得者么,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临终谓兄弟久聚。正路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难以荷负正宗,临济佛法到此平沈。痛哉痛哉,以此见先师,深得师祖之旨矣。
-
别天目
东尖森洞穴,西目浚渊庭。三日若为霁,群龙亦有灵。立依松作盖,坐倚石为屏。犹恨归鞍急,回头望远青。
-
次韵乐天目昏
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耽书被折磨。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
-
雨后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
昨夜云生天井东,春山一雨一回风。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龙池通不通。
-
怀天目西尖隐者
西尖高插白云里,下视行人细如蚁。客至山翁禅不起,天风吹落青松子。
-
天马歌
...龙,驹生天汉间。两目夹明月,蹄削昆仑山。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风沙...
-
金华洞天歌赠米友石先生
...三十六,盘薄灵胚横地轴。星分婺野金争华,钟脉坡陀亘天目。蜿蜒峰头三百里,芙蓉一片空中起。翠荫俄从松顶飞,滩声每到泉根止。泉影松光锁洞门,氤氲元气无朝昏。青斿绀节真人仗,瑶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