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两汉〕
赵且(1)伐燕,苏代为(2)燕谓(3)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4)方(5)出曝(6),而鹬(7)啄其肉,蚌(4)合而箝(8)其喙(9)。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曰:‘今日不雨(1),明日不雨(1),即(2)有死蚌!’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者不肯相舍(1),渔者得而并(2)禽(3)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4),以弊(5)大众,臣恐(6)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惠王曰:“善。”乃止。
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小提示:刘向《鹬蚌相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 作品出处战国策
- 文学体裁寓言故事
- 创作年代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