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记
〔明〕
金陵(2)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3),定鼎(4)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5),罔间朔南(6);存神穆清(7),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8),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1),自卢龙(2)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3)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4)。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当风日清美,法驾(1)幸临,升其崇椒(2),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3),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4)、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
中夏(1)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2)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3)威服,覃(4)及外内之所及也。”
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1)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2)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3)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4)者也。”
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彼临春、结绮(1),非弗华矣;齐云(2)、落星(3),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4)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5)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6)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1)图治之切者,勒(2)诸贞珉(3)。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小提示:宋濂《阅江楼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阅江楼记》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奉诏所作的一篇歌颂性散文。在文中,作者写京师(今南京)阅江楼的胜景,其意在于点缀盛世,为明朝歌功颂德。同时,作者还希望帝王能安抚内外、体恤民生,融入了忠君忧民的思想。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
- 作品出处文宪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在南京狮子山的山顶修建阅江楼,亲自作了一篇《阅江楼记》,然后又令文臣每人作一篇。于是作者写下这篇《阅江楼记》。
相关诗词
-
送赵清臣宰姚江·其二
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试问何时到封部,数声柔橹一帆风。
-
庾楼夜饱
...日落残云碧,千山万山起暝色。东风喜客上楼来,吹送飞花满茵席。楼前长江水拍天,楼上银镫四面县。镫光直照波心里,惊起鱼龙不得眠。主人酒酣客耳热,今夕祇许谈风月。若使人生无白头,月到圆时应不缺。君不见此江滚滚流无穷,此楼阅尽几英雄。仲谋公瑾俱黄土,何况元规与稚...
-
和千家诗六十首·其五十·江楼有感
世事关情岂戛然,江楼危坐问青天。到头老眼须凭久,管看花前醉少年。
-
过崧台感旧·其二
趋庭记说崧台事,应诏曾瞻十二旒。焚草再陈忧国疏,吟诗多上阅江楼。手存旧泽惟鸲鹆,心有殊恩但蒯缑。谁念夕阳风在树,有人持钵过端州。
-
江上秋怀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其三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
越王楼歌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
客子庖厨薄,江楼枕席清。衰年病祗瘦,长夏想为情。滑忆彫胡饭,香闻锦带羹。溜匙兼暖腹,谁欲致杯罂。
-
江楼晚望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
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