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九日水阁》是北宋诗人韩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重阳佳节在水阁延请宾客的情形。首联表明尽管池馆台榭一片荒败,诗人延客的情谊则十分殷勤。颔联一方面绘时令风光,一方面借秋景秋色譬喻主人公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品格。后半篇描述饮宴之乐,并表示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全诗意境开阔,格调健朗。
- 作品出处宋诗钞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阳]韵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九日水阁》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秋天的一次宴请后,当时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在北宋,韩琦与范仲淹齐名,人称韩、范,他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权位极重,也是一代领袖。然而,身居高位,诗人却颇注重晚节之保重,这是很难得的。
相关诗词
-
《摸鱼子·九日武园招同左羽、岷培、义山登慈仁寺毗卢阁,归饮舟石寓》拼音版
上层楼、西风瑟瑟,翠蓬吹遍云气。玲珑窗户罘罳静,烟树满城如荠。宫阙里。看碧瓦、觚棱落日秋光洗。遥山暮紫。又低亚妆台,平分佛塔,一点塞鸿起。题糕句,公等挥毫色喜。酒人且免憔悴。海棠零乱虬松仆,风景年时谁似。裘已敝。念短荻、疏蘋淼淼江南水。萸房菊蕊。向孤馆红灯,霜螯细擘,人拟故园醉。
-
《九月九日登龙山》拼音版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且汎篱下菊,还聆郢中唱。灌园亦何为,于陵乃逃相。
-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一 ·王夏》拼音版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禦舒,如王出焉。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出有龙旂,入有珩佩。勿驱勿驰,惟慎惟戒。出有嘉谋,入有内则。繄彼臣庶,钦王之式。
-
《十九日杂兴·其一》拼音版
不是南方热,爱此有永日。人事断经过,萧然空一室。风惊窗外竹,声如清庙瑟。西塘荷已花,北户枣亦实。仕途非所长,进寸辄退尺。所以入市朝,愁苦甘首疾。谪来已九年,底事无忧色。山林兴甚长,湖海情何极。
-
《十二日出城见隔江茅舍可爱》拼音版
茅屋临江上,四面惟柴荆。绿阴绕篱落,窗几一以明。门前滩水急,日与白鸥盟。不知何隐士,居此复何营。朝来四山碧,晚际沙鸟鸣。棋声度竹静,江深琴调清。终携一尊酒,造门相对倾。心期羲皇上,安用知姓名。
-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三 ·昭夏》拼音版
有郁其鬯,有俨其彝。九变未作,全乘来之。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 ·章夏》拼音版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拼音版
紫宸欢每洽,绀殿法初隆。菊泛延龄酒,兰吹解愠风。咸英调正乐,香梵遍秋空。临幸浮天瑞,重阳日再中。
-
《初九日以神告卜得青霞洞》拼音版
朱明与青霞,相比为近僯。虾蟆嘘其气,两洞生晴云。青霞朱明后,朱明青霞前。前后一间耳,山脊云平分。天地不爱宝,多藏遗斯人。贪固人所鄙,贪山未为愆。让固为美德,让之恐逆天。乃辟通云路,乃开见日轩。行馆落天华,天厨引天泉。再拜谢神贶,吾兹毕吾年。
-
《和杨少默九日怀菊之作用九章韵而约之》拼音版
采采篱内花,少间复耻独。采之欲何为,幽香难入俗。吾衰虑芳歇,岁晏日不足。薄言采群芳,天地归一掬。霜高草木黄,孤秀媚空谷。自非金刚姿,孰致后凋曲。圣人贵松柏,卫风咏菉竹。爱此柴桑操,纳尔于大麓。登高发雅颂,被之三尺木。手弄无弦君,眦决飞鸿目。谁能继此曲,此曲情何极。顾谓二三子,菁莪歌乐育。一育草木蕃,永言自求福。我福在百顺,神不疾而速。四时自运行,天道尚往复。怀人倘不遐,吾以献芹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