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
〔魏晋〕
饥来驱我去(1),不知竟(2)何之(3)。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1)里(2),叩门拙言辞(3)。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1),遗(2)赠岂虚来(3)。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1)终日夕,觞至辄倾杯(2)。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1)欢,言咏(2)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1)漂母惠(2),愧我非韩才(3)。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衔戢(1)知何谢,冥报(2)以相贻(3)。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小提示:陶渊明《乞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朴拙真率的个性。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句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晋宋时期
创作背景
关于《乞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此诗作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陶渊明六十二岁,体弱多病,常饥寒困顿,而又赶上灾年,不得不向人乞食,诗人根据乞食的真实经历,写下此诗。一说此诗作于陶渊明青年时期,大约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陶渊明二十一岁,当天不过是到一个很熟悉的朋友家蹭了一顿饭吃,他们在一起高谈阔论,饮酒赋诗。
相关诗词
-
持国遗食
乞食非为贫,妻病妾且死。
-
春来食不继戏作
久卧穷阎困负薪,何妨扫尽太仓陈。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
-
旅庵寻古峰上人云雪涛长老在其舍他出遂不遇古峰烹林笋点茗食饱乃题壁
相寻逢所忆,乞食又山城。花尽月将杪,坐深潮始生。樵风过梵呗,鸟迹点经行。一饱春林雨,清机纵复横。
-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其五
鲁公但食粥,百口常忧煎。金张席贵宠,奴隶乘朱轩。丈夫例寒饿,万世无后先。风霾天作恶,雷亦怒阗阗。俄顷花柳静,烟暖谷鸟喧。人事每如此,翻覆不常然。下流多谤议,高位又疾颠。空馀壮士志,不逐四时迁。
-
投食山家
霜晨藜杖起孤禅,乞食山家图省缘。斜径顺风鸣竹火,飞甍迷眼映松烟。秋羹木鳖有真味,午饭树鸡无俗膻。谁谓客床卧不稳,我无支遁买山钱。
-
送亲上人乞食三首 其一
荆簪女,工采桑。画鸦女,衣罗纨。赤脚人,趁兔鹿。著靴人,饱食肉。百丈出家不害痴,一日不作一日饥。后生十指不点水,得便宜是落便宜。亲禅学道不檐板,自然公办私亦办。新年持钵走衡湘,要令一众毛孔香。
-
暇日家人馈酒食
王度清夷无忌讳,私家甘旨自充庖。不须乞食歌姬院,自有佳人送酒肴。
-
和乞食
方朔虽长身,侏儒颇笑之。贫欲去扬子,避席反逊辞。嗟余累口腹,此日贸贸来。堂下设粗食,筵前置残杯。对之骍我颜,强咏衡门诗。事事逊渊明,独如彼寡才。才拙性复刚,我穷真自贻。
-
寒食郊行书所见
破帽飘飘白发垂,日斜醉饱意施施。归家尚作骄人态,不记墦间乞食时。
-
和陶乞食
边锁付与谁,主人几忘之。孤军带饥色,欲去不得辞。奉食逢黔敖,天幸闻嗟来。车薪火已然,何从借一杯。相视作隐语,无暇更敦诗。政府诿疆吏,疆吏谢不才。时事岂可为,伊戚胡自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