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赋

李世民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余将问罪东夷,言过洛邑,聊因暇景,散虑郊畿。流盼城阙之闲,睹弱龄游观之所。风云如故,卉木维新,少壮不留,忽焉白首。追思曩日,缅成异世,感时怀旧,抚辔忘归。握管叙情,赋之云尔。

惟端扆之馀隙,属凝阴于暮年。时观兵于九伐,聊息驾于三川。登临原隰。怅望郊廛,览绮纨之游践,观畴昔而依然。地不改其城阙,时无异其风烟;想飞盖于河曲,思解佩于芝田;挟弹铜驼之右,连镳金谷之前。薪指倏其代谢,舟壑俄而贸迁。属隋季之分崩,遇中原之丧乱。濯龙变为污池,平乐化为京观。天地兮厌黩,人神兮愤惋。遂收袂而电举,乃奋衣而云翔。据三秦兮凤跱,出九谷兮龙骧;挥宝剑之虹彩,回雕戈于日光;扫欃枪兮定六合,廓氛沴兮静八荒。昔总戎于藩屏,今拱已于岩廊。营馀故柳,垒有残墙。怀壮龄之慷慨,抚虚躬而自伤。观世俗之飘忽,鉴存亡于宇宙。林何春而不花,花非故年之秀;水何日而不波,波非昔年之溜。岂独人之易新,故在物而难旧。岁月运兮寒复暑,日月流兮夜还昼。信造化之常经,孰圣贤之可救。于是停舆郊郭,极眺山川,信兹都之壮丽,乃卜宅于姬年。兴亡兮代袭,隆替兮相沿。惟在德而为故。实弃道而难全。仰烟霞兮思子晋,俯浩汗兮想张骞。叹高踪之靡觌,嘉令誉之空传。聊凭轼而静虑,怀古人而怅焉。况复气结隆冬,岁穷馀律;对洛景之苍茫。听寒风之萧瑟;云散叶而无蒂,雪凝花而不实;雾岭断兮疑连,烟林疏兮似密。节物同于前载,欢忧殊于曩日。扣沈思而多端,寄翰墨而何述。

作品简介

《感旧赋》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全唐文》中。此赋先叙述岁暮观岳时对往日欢乐的回忆,然后追溯隋末丧乱后自己奋起平乱的情景,接着议论“人易新,物难旧”是造化常经而圣贤难改的,最后铺写感旧情绪中显现的洛阳形象。全赋构思布局颇具章法,情中有景,情景融合,难解难分。

创作背景

《旧唐书·太宗纪》载:贞观十四年(640年),高丽朝服,是为臣国。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大臣盖苏文弑君高武,立武兄子藏为王,触怒太宗。十八年(644年)冬,太宗幸洛阳宫,“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并趋平壤,以伐高丽。”“十九年(645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六月丙辰,师至安市城。丁巳,高丽别将高延寿、高惠真帅兵十五万来援安市,以拒王师。李勐率兵奋击,上自高峰引军临之,高丽大溃,杀获不可胜纪。延寿等以其众降。”此赋当作于贞观十八年冬至十九年春二月间,作者感时怀旧,因而创作此赋。

  • 赏析

赋前有序,序叙述了写赋的缘由。正文可以分四个段落:自“惟端扆之余隙”至“连镳金谷之前”是首段,叙述岁暮观岳,息驾登临,览少时游践,忆往日欢乐;自“薪指倏其代谢”至“今拱己于岩廊”是第二段,由回忆追溯隋末丧乱,洛阳宫毁,自己奋起平乱,往来征战,经由藩邸而入主岩廊,这两段是倒叙型的叙事文。自“营余故柳”至“孰圣贤之可救”是第三段,这一段议论“人易新,物难旧”是...

展开全部
李世民

李世民(唐太宗)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公元627~649年在位。唐王朝的建立,他起了重要作用。即位后,常以隋亡为戒,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史称的“贞观之治”。在文学上,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写了一些诗歌。著有《唐太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