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
太虚(1)生月晕(2),舟子知天风(3)。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挂席(1)候明发(2),渺漫平湖中。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1),势压九江(2)雄。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黤黕(1)容霁(2)色,峥嵘当曙空(3)。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1)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久欲追尚子(1),况兹怀远公(2)。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来限于役(1),未暇息微躬(2)。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途将半,星霜(1)岁欲穷。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岩栖者(1),毕趣(2)当来同。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小提示: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开篇写因天风将至,舟子将船泊子湖中,接写庐山的壮丽景象,见景生情,想起了古时的隐士高人而感叹自己为行役所缚,盼望将来也能远离尘俗以山水为侣。全诗格调雄浑,气势磅礴,表现了孟诗“冲淡中有壮逸”的一面,也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东]韵
- 创作年代726年
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彭蠡湖中望庐山》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
相关诗词
-
湖口望鞋山戏作二首·其一
萍踪踏遍楚天涯,屐齿宁堪印渚沙。初月半弯浮玉笋,澄江如带浴莲花。图归南岳青絇湿,醉卧湘君坠舄斜。赐履倘分湖一曲,日携芒屩弄苍霞。
-
湖口望鞋山戏作二首·其二
锦鞋词客故多情,欲赋名山恼尚平。仙子凌波罗袜冷,江妃归峡步虚明。落霞岫映飞凫没,澎浪矶回响屧鸣。争似道人心似石,独携只履问西行。
-
句容道中望茅山
江花山雾共氤氲,句曲苍茫在白云。榆火渡淮春烧断,河流隔浦柳条分。空原草秀添梅雨,过岭天长阻雁群。尘骨自怜仙未得,三峰遥礼大茅君。
-
浔阳望庐山四首 其四
玉房金阙渺虚无,尚忆扁舟下五湖。阴洞莲花低自照,苍厓云物迥相扶。石梁天矫窥牛斗,星子浮沉没大孤。坐久题诗干象纬,晴烟片片袅香垆。
-
浔阳望庐山四首 其三
空山何处访匡君,独上峰头扫白云。闲把道书寻旧隐,远随孤鹤谢人群。双螺烟霭中天合,三峡溪流静夜闻。他日结茅从五老,清泉灵药自纷纷。
-
浔阳望庐山四首 其二
叠嶂层峦夜不扃,空山草木昼冥冥。断云忽散于峰雨,积翠初开万仞青。直上紫霄留片碣,何人白鹿访残经。寻真便踏芒鞋去,囊里空图五岳形。
-
到慈湖九江有感·其一
昔赴长沙幕,初经彭蠡湖。所天正强健,此地稍踟蹰。杖屦今何在,溪山只自如。白头双血泪,一夜落深蒲。
-
船中见庐山
翠色苍茫杳蔼间,船人指点是庐山。浮云作意深藏护,未许行人取次看。
-
道墟舟中望称山
越州之水如镜清,宵分偶为道墟行。中田历乱飞流萤,不闻人声闻蛙声。新芙蕖叶大于盖,扣舷而歌何泠泠。舟人遥指称山近,乔木十丈参苍冥。侍郎讲堂高尺五,重席曾传念...
-
彭蠡湖
苍苍彭蠡绿,大水属时秋。远势长天接,摇波元气浮。数州居下浸,千屿出中流。桂棹兰为楫,吾将恣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