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对邵尧夫的和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潇洒乐观人生观的钦佩与赞美。此诗充满着知命之感,是司马光自己退居洛阳著书时的真实情感体验。这首诗语言平实,清切有味。
- 作品出处伊川击壤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此诗《司马文正公集》未收,附载于邵雍《伊川击壤集》卷十,熙宁七年(1074年)作。邵雍原诗题为《安乐窝中吟》,司马光和诗题目亦无“职事”二字。但雍诗第一首第一句云:“安乐窝中职分修”。一些选本遂在和诗题上加了“职事”二字(如陈衍《宋诗精华录》)。邵雍长期住在洛阳,把自己所居寝息之处取名叫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熙宁三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四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见《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在哲学思想上,二人都讲究象数之学,在政治上,都反对王安石新法,只是表现形式上不同。他们经常在一起作诗唱酬,司马光所和邵雍诗,多附载《击壤集》中。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相关诗词
-
《安乐窝中吟·其九》拼音版
安乐窝中设不安,略行汤剂自能痊。居常无病不服药,就使有灾宜俟天。理到昧时须索讲,情于尽处更何言。自馀虚费闲思虑,都可易之为昼眠。
-
《安乐窝中吟·其十》拼音版
安乐窝中春欲归,春归忍赋送春诗。虽然春老难牵复,却有夏初能就移。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人能知得此般事,焉有闲愁到两眉。
-
《安乐窝中吟·其八》拼音版
安乐窝中甚不贫,中间有榻可容身。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长若春。日月作明明主日,人言成信信由人。唯人与日不相远,过此何尝更语真。
-
《安乐窝中吟·其七》拼音版
安乐窝中春暮时,闭门慵坐客来稀。萧萧微雨竹间霁,嘒嘒翠禽花上飞。好景尽将诗记录,欢情须用酒维持。自馀身外无穷事,皆可掉头称不知。
-
《安乐窝中吟·其六》拼音版
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惜芳菲。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万金无孑遗。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
《安乐窝中吟·其四》拼音版
安乐窝中春梦回,略无尘事可装怀。轻风一霎座中过,此乐直从天外来。日影转时从杖屦,花阴交处傍樽罍。人间未若吾乡好,又况吾乡多美才。
-
《安乐窝中吟·其五》拼音版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
《安乐窝中吟·其三》拼音版
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休。已曾得手春深日,更欲披衣年老头。晓露重时花满槛,暖醅浮处酒盈瓯。圣人吃紧些儿事,又省工夫又省忧。
-
《安乐窝中吟·其二》拼音版
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联。灯前烛下三千日,水畔花间二十年。有主山河难占籍,无争风月任收权。闲吟闲咏人休问,此个功夫世不传。
-
《安乐窝中吟·其一》拼音版
安乐窝中职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满天下士情能接,遍洛阳园身可游。行己当行诚尽处,看人莫看力生头。因思平地春言语,使我尝登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