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宋〕
《水经》云:“彭蠡(1)之口有石钟山(2)焉。”郦元(3)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4)浪,水石相搏(5),声如洪钟(6)。是说(7)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8)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9)始访其遗踪(10),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11),北音清越(12),桴止响腾(13),余韵徐歇(14)。自以为得之(15)矣。然是说(7)也,余尤(16)疑之。石之铿然(17)有声者,所在皆是(18)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1)七年六月丁丑(2),余自齐安(3)舟行适临汝(4),而长子迈将赴(5)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6),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8)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9)欲搏人(10);而山上栖鹘(11),闻人声亦惊起,磔磔(12)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13)也。余方心动(14)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15)如钟鼓不绝。舟人(16)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17),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18)而为此(19)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20),可坐百人,空中(21)而多窍(22),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23)之声,与向之噌吰(15)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24)?噌吰(15)者,周景王之无射(25)也;窾坎镗鞳(23)者,魏庄子之歌钟(26)也。古之人不余欺也(27)!”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1)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2)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3)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4)虽知而不能言(5)。此世所以不传也(6)。而陋者(7)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8),自以为得其实(9)。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小提示:苏轼《石钟山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石钟山记》这篇文章。
相关诗词
-
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取其字大可久,不复课其工拙,故援翰而不辞焉。至若先生事迹,则载在《太史公书》、《汉书》、《风俗通》、《武帝内传》、《十洲记》、《列仙》、《神仙》、《高士传》,此不复纪焉。有唐天宝十三载季冬辛卯朔建。
-
钟山赓吴沉韵
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遥岑如剑戟,迩洞非茅屋。青松秀紫崖,白石生玄谷。岩畔毓灵芝,峰顶森神木。时时风雨生,日日山林沐。和鸣尽啼莺,善举皆飞鹄。山中道者禅,陇头童子牧。试问几经年,答云常辟谷。
-
庐山草堂记
...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又二人,具斋,施茶果以乐之。因为草堂记。
-
览何使君振卿所编游名山记有寄
笔底青山杖底知,书成不数子长奇。
-
登泰山记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
题石崖秋柳小景
刻露巉岩山骨愁,两株风柳曳残秋。分明一段荒寒景,今日钟山古石头。
-
登钟山放歌
黄金嬴政此处埋,双峰并峙高崔巍。蜿蜒如龙互起伏,未飞腾去需风雷。江城春来一夜雨,侵晓绿满三山街。我来赤足踏龙背,俯视诸嶂罗陪佁。天风浩浩声不息,万里吹我襟怀开。茫茫往事不可问,但见江水明灭云中来。当年蒋尉逐贼处,时露遗镞封莓苔。偏安割据俱已矣,酹酒往劝长星杯。遥忆南朝全盛日,金莲玉树供欢咍。君臣夜宴期尽醉,高烧爉泪红成堆。铜壶漏满梦未醒,海日光早升罘罳。千门万户落花里,管弦到处飘楼台。长江一旦铁锁落,石头又见降幡排。至今惟有旧时月,城下相送寒潮回。周□栖息地,故址生蒿莱。吏隐两寂寞,千载遗嘲诙。君看谢公何磊...
-
林少穆丈出石庵相国书庐山记卷子书后
...舒,细字宛珠连。真韵澹逾即,古光深可扪。渊哉书意远,气如敷浅原。颉颃五岳形,吐纳九派川。知其心手际,涵抱气化元。适然写此记,意象宛肖焉。心神我已移,面目喜遇真。平生嗜八法,颇亦厌拘牵。安得万里景,归此一捥悬。行观海门潮,更袖岱岳云。登峰欲造颠...
-
泊舟石钟山下作
虎斗龙争一代雄,天威犹在怒涛中。
-
随园记
...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己巳三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