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由送别弟弟的种种相似情景,勾起对女儿的深深思念,融情于景,写得真切动人。
- 作品出处王临川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文学韵律押[支]韵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从熙宁九年(1076)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诗人饱含深情,融情入景,写下这首七绝寄予她,表达了父女之间的骨肉至情。释普闻《诗论》赞此诗:“拂去豪逸之气,屏荡老健之节,其意韵幽远,清癯雅丽为得也。”王安石的长女亦能作诗,曾有《寄父》一绝云:“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王安石在此前后还写了《寄吴氏女子一首》、《寄吴氏女子》、《次吴氏女韵二首》等,可见父女情深。
相关诗词
-
《发平阳王子追送飞云渡感泣而别因寄》拼音版
相逢忽漫路岐临,相送停舟酒重斟。目引海云飞处尽,心随潮水渡时深。芳洲总惜人迟暮,花县那堪岁载阴。李白从来稀下泪,问君何事独沾襟。
-
《送佐甫宗侯入永新兼寄何明府》拼音版
风含绿筱雨初收,景物萧然五月秋。不傲羲皇閒处卧,偏思河朔暑中游。葵榴有艳归囊草,鸥鹭忘机傍客舟。此去羊何应共和,教人天畔忆登楼。
-
《灯宴闻雨因怀子安同子浚子约作》拼音版
金樽高宴竞芳辰,玉律韶年应早春。火树不须重待月,雨声翻似为留人。看来白发皆非故,按出清歌总是新。花萼满堂饶胜事,一枝先露独伤神。
-
《木兰花慢·和郑禧》拼音版
看红笺写恨,人醉倚,夕阳楼。正故里梅花,才传春信,先认儒流。此生料应缘浅,绮窗下、雨怨共云愁。如今杏花娇艳,珠帘懒下银钩。丝萝乔树欲依投。此景两悠悠。恐莺老花残,翠嫣红减,辜负春游。蜂媒问人情思,总无言、应只自低头。梦断东风路远,柔情犹为迟留。
-
《木兰花慢·和郑禧》拼音版
爱风流俊雅,看笔下,扫云烟。正困倚书窗,慵拈针线,懒咏诗篇。红叶未知谁寄,慢踌躇、无语小窗前。燕子知人有意,双双飞度花边。殷勤一笑问英贤。夫乃妇之天。恐薛媛图形,楚材兴叹,唤醒当年。叠叠满枝梅...
-
《和甫如京师微之置酒》拼音版
季子将北征,貂裘解亭皋。使君拥鸣驺,出饯载酒醪。作诗宠行色,坐客多贤豪。信知大夫才,能赋在登高。陟峰忧未已,强歌反哀号。问言归何时,逮此冬风饕。川涂良阻脩,箠辔慎所操。黄屋初启圣,万灵归一陶。询谋及疏贱,拔取皆时髦。往矣果有合,可辞州县劳。
-
《次韵和长文禖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拼音版
鹁鸪知雨在桑中,雄逐雌飞自不同。
-
《传言玉女·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同程村阮亭文友分赋》拼音版
雾鬓风鬟,憔悴洞庭秋叶。湘云泪满,点点鲛人血。缄愁欲寄,去雁远冲江雪。儿家何处,绡宫璇阙。泾水归来,依旧珠辉玉洁。此情难负,更把红丝结。昔人已往,如听当年呜咽。素书一纸,银针...
-
《望湘人·赋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拼音版
看缭绫半幅,绣线千丝,汜人幽恨如诉。雨鬓风鬟,花愁月晕,蕉萃牧羊南浦。目断潇湘,楚天无雁,倩谁传语。忽相逢、秦塞归人,洒泪为通鱼素。可奈钱唐一怒。便碧云万里,片时来去。宛绡谷明珰,无恙龙宫娇女。更休怅望,神人道隔,永念君恩难负。两情合、何处牵丝,社橘依然春树。
-
《五月十日雨宴集周氏亭子适溪水暴至不得归因留夜宴乐甚后数日叔用将之豫章次韵赠答以识感也》拼音版
忆昨过从思洒然,南溪亭子石桥边。荷花解语偏宜醉,蒲叶堪书渐可编。歌罢彩云疏雨外,坐看流水画堂前。可能清夜仍留客,入馔溪鱼个个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