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二首(其二)

两汉 曹操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周西伯昌(1)怀此圣德(2)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脩奉贡献(1),臣(2)(3)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见赦原(1),赐之斧钺,得使征伐(2)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为仲尼所称(1),达及德行,犹奉事(2),论叙其美。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1)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1),民受其恩。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小白(1)不敢尔,天威(2)在颜(3)咫尺。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1)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卢弓矢千(1),虎贲三百人。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河阳(1)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小提示: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是第二首,表明作者在有生之年只效法周文王姬昌,绝不作晋文公重耳,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使他的内外政敌都无懈可击。这两首诗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曹操

曹操(魏武帝)

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奠基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