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隋炀帝杨广所写的一篇古诗文,背景为隋炀帝杨广西从今西宁经扁都口巡视张掖,作饮马长城窟行。
- 作品别称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拟饮马长城窟行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隋朝
创作背景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之时。
隋统一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纷乱的政治局面,为了张扬大隋在西域的国威,炀帝进行了这一次西巡。
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大兴城(今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
大斗拔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隋炀帝此行穿越大斗拔谷时,已是六月份,仍遭遇了暴风雪的袭击。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他的亲姐姐也被冻死。隋炀帝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了苦头。
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这首诗就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途中所作。
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杨广率军百万,亲征辽东时所作。此次用兵,于当年八月无功而还。
相关诗词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秋草朔风惊,饮马出长城。群惊还怯饮,地险更宜行。伤冰敛冻足,畏冷急寒声。无因度吴坂,方复入羌城。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饮马长城窟,水深没马腹。朝发祈连山,暮宿太原谷。男儿事格斗,安能讳杀戮。昨日新战败,死者什五六。残血吹腥风,尸骸路相续。身死自不悲,所痛在骨肉。嗟哉杞梁妻,哀哀城下哭。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长安城边边地永,万里沙场地无井。秦人掘土土作城,城下窟深胡水冷。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饮马长城窟,寒泉咽不流。髑髅腥枕雨,刁斗冷鸣秋。瀚海烽烟断,阴山部落稠。将军方阅武,醉拥紫貂裘。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汉马饮长城,匈奴空塞北。东胡与乌丸,先驱出绝域。月氏合康居,受诏发疏勒。右校罗天山,左出林胡国。嫖姚登狼居,旌旗照穹碧。号令明秋霜...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驱车登边隅,四牡寒风呼。云是古长城,坚永凝川涂。举首见阴山,落日悬穹庐。汉兵数饮马,秦人曾备胡。长天绝飞鸟,荒堠鸣妖狐。髑髅枕草根,恐是筑城徒。往事不暇问,吾将吊扶苏。故国岂不思,犹未平匈奴。将遵充国讣,献上金城图。功成受薄赏,拂衣归闲居。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长城水呜咽,夜夜作秦语。问子何代人,防胡旧军旅。冤魄滞孤魂,不得归乡土。白水洗白骨,瘢尽水酸楚。洗多成黑流,水性毒于蛊。立马古战场,长嘶待天雨。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北风日以骄,野草日以萧。远望长城道,长城不可到。君为天上人,妾若浊水尘。水流去复还,妾岂长红颜。胡马知北风,塞雁知冬雪。欲归天路遥,音书仅不绝。书中何所将,问其还故乡。上言加餐饭,下言增衣裳。长思终无益,行役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