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陈正甫会心集
〔明〕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3)色、水中之(3)味、花中之(3)光、女中之(3)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3)。今之(3)人慕趣之(3)名,求趣之(3)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1)下则有如苏州(2)之(3)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3)皮毛,何关神情?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代人仰慕著趣的名声,追求近似於趣的东西;於是有辨说著书法绘画,鉴赏著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麼关系。
夫趣得之(2)自然者深,得之(2)学问者浅。当其(1)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7)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2)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2)正等(3)正觉(4)最上乘也。山林之(2)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2)。愚不肖之(2)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5),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6)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7)笑之(2)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8)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1)去趣愈远矣。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山林里的人,不受限制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所以虽然没有在追求趣,却已经接近趣了,那些愚味庸俗的人他们接近趣,往往因为他们没有品味。可是品味愈差,他们所追求的就愈来愈下流,有的人就纵酒吃肉,有的人放情声伎,完全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毫不忌讳、全不害怕,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这又是一趣了。等到人年纪渐大,官职渐高,品味就渐渐地大,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然而离情趣越远。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1)多。不然,虽介(3)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2)壮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深获得趣的人。所以他所写的《会心集》一些人,趣占了大半。否则的话,即使有人孤高的好像伯夷,清高的好像严光也不录取在里头。啊!有谁能说品味像陈君这样,官职像陈君这样,年纪壮盛像陈君这样,却能够懂得趣到这样的地步哪!
小提示: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此篇文章的核心是论“趣”。在宋人那里,“趣”本来是个艺术审美概念,通常用它来评说作品,而作者却用它来论说具有真美特质的事物,尤其是人的自然真率的生命形态与精神境界。他所谓的“趣”,就是人物的美或魅力。作者认为,这种独特的魅力是建筑在“真”和“自然”的基础上的;有三种人具备:第一是儿童。第二是山林之人,第三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所谓“小人”。不难看出,作者的“趣”正是对李贽“童心”的发挥。不过,作者把“趣”从文学创作引申到人生态度,把人的人格之美和人性之真联系起来,这在我国关于人的审美观念史上是一种新鲜的提法。
相关诗词
-
送陈正伦御史赴南阳知府
盛时冠豸兼衣绣,柏府霜台岁已深。宦达共嗟门似水,家贫新赐带横金。褰帷绿野观春稼,拄笏黄堂对晓岑。正已斋中有馀暇,青编还究古人心。
-
送陈正伦太守考绩复任
久别南阳陈太守,十年犹是旧青袍。路人共说循良政,荒岁深知抚字劳。白发交游吾最老,青云勋业子能高。明时有志应须奋,九万扶摇看羽毛。
-
馀姚陈氏嘉会楼
邑里稽山麓,楼居浙水湄。雕栏出翠树,藻井映华芝。远眺通吴会,高攀近尾箕。云乘鹦鹉落,瀑带凤凰垂。圣化升平日,天恩长养时。四郊无夜警,万物蔼春熙。耕有如坻积,歌闻击壤辞。都将欣惬意,持用表兰楣。
-
送陈昌举会试毕还无锡
春风得意早还家,不待长安满路花。已觉青袍同昼锦,却看银汉有星槎。江湖廊庙皆心事,城市山林且岁华。珍重平生治安策,汉庭须召贾长沙。
-
藤蓑次陈公甫韵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
-
学中史正之会客
有怀伊人,在泮饮酒。我客戾止,其尝旨否。未见君子,我心孔疚。惠然肯来,小大稽首。
-
挽贡正甫经历
亲闱晚岁斑衣乐,莲幕秋风绿水香。范氏清名满吴会,朱公遗爱在桐乡。淮山招隐推奇逸,彭泽疏封尽显扬。却忆去年称寿日,刘梅盛事播诗章。
-
肇庆李知事会别,至峡上阻风,因以怀李
取别非云暮,王事有程拘。临流逢执手,复念野踟蹰。季秋北风急,遥遥别方舻。出峡江始放,迢迢波浪敷。仰天觉形全,俯地会心娱。暂得圭组解,乐与渔樵俱。抚事悉邂逅,回翔且须臾。满秩不受更,竟行谅非愚。
-
文心雕龙·时序
...而被绣。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
-
正甫还长沙复用斜川日和陶韵为别
吾党有佳士,寡欲自日休。眷言平生心,从我万里游。披云度岭峤,犯雪临江流。顾我无定踪,飘然若轻鸥。兹行虽云远,所欣近故丘。况得与君俱,岂患寡朋俦。有酒君为饮,有句君能酬。如何舍我归,颇亦念此不。我老百念冷,独有谋道忧。临岐无他祝,简编细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