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
扶桑(2)已在渺茫(3)中,家在扶桑(2)东更东。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与师(1)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小提示: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是唐代文学家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作者为送别日本僧人归国而作,祝愿自己的朋友一路平安,顺利到达家乡。诗人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感人。明月和风这两个意象,既表达了诗人祝福的心愿,又描绘出一幅美妙、壮阔的海月行舟图,引人遐思。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晚唐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唐朝的商船船身小,行驶轻快,船主又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航海经验,往返中国与日本一般只需三昼夜至六七昼夜,而且极少遇难漂流。这导致晚唐时期唐日之间交通频繁,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韦庄在虢州村居时结识了到中国访学的僧人敬龙,后来敬龙学成归国时,韦庄写《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此诗为他送行。
相关诗词
-
赠日本诗僧
偶来金阙信相从,笑指扶桑浴日红。处处写诗扬海屿,时时飞锡振天风。归云每共经函在,行橐常因酒盏空。吾道获麟惟掩涕,乘桴相问有谁同。
-
送日本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
送人游日本国
沧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
送日本使还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
凤鸣寺十八应真乃日本国所制密印僧典于沈氏沈施于凤鸣
木素上金泥,云衣整稻畦。曾充僧典质,未到佛阶梯。领众三韩北,分身两浙西。一龛老风雨,谁与振幽栖。
-
送日本僧
万里扶桑晓色微,海天空阔去人稀。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
-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
赋樗杜之诗一首送大岁大彻二位上人归日本国樗杜之上人自号也
东海有樗木,托根扶桑边。扶桑不汝弃,屈曲枝相连。上拂火龙驭,下阴神鳌渊。念彼拥肿物,岂无人所怜。岁公见之喜,日夕相周旋。手执天地炉,巢居在其颠。朝持秘密咒,夜坐清净禅。我欲从子去,一笑三千年。
-
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
...万缘不挂一丝头,对客懒饶三寸舌。问吾道,秧田泼绿农誇好。问吾禅,烟林噪晚声未闻。无端外国人瞒我,插片木头讨甚么。吃盏粗茶送出门,海山啼断催归鸟。
-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何当到本国,继踵大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