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七律·有所思》是诗人毛泽东于1966年6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复杂心境。首联两句,看似是时间上的偶然衔接,其实两者原是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颔联阵线分明,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正面描述,分别指革命小将和走资派;颈联赞颂文化大革命的声威;尾联遥应开端,把视线收回到南巡主体,暗含作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心情。整首诗读来使人深感遗憾,引起沉郁以至苍凉的感觉。
- 作品出处毛泽东诗词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966年6月
创作背景
1966年,面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毛泽东以自己的思考和威望在忧患与搏击的复杂心境中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震惊中外的“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把发动“文化大革命”看作自己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了一群海岛上和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1966年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顷刻之间,北京和全国各大中学校大字报贴满校园,并开始涌向街头,游行队伍川流不息。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席卷全国。6月17日毛泽东来到韶山,在韶山滴水洞别墅住了11天。在这里,他每天看快速送达的各种文件,闹中取静,思考“文化大革命”的问题。6月18日夜,滴水洞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毛泽东走出房间,眺望雨后的山景,只见茂密的青松在雨后更显得生机勃勃,由北向南的注流水,漂浮着山林的落叶。一场风雨后的景象触发了毛泽东作诗的灵感,吟成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拼音版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
《望宅中树有所思》拼音版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
《有所思》拼音版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
《有所思》拼音版
中心有所思,蹙损双蛾眉。美人竟长往,使我叹离居。寂寞就孤枕,强眠谁得知。夜深清露重,飞梦欲何之。觉来日迟迟,分照上罗帏。妆台理云鬓,种种尽成丝。
-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拼音版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
《有所思》拼音版
我有花宫在罗浮,水帘千尺悬沧洲。
-
《有所思》拼音版
薄暮有所思,终持泪煎骨。春风惊我心,秋露伤君发。
-
《有所思·其一》拼音版
荡子好兰期,留人独自思。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阶前看草蔓,窗中对网丝。不言千里别,复是三春时。
-
《有所思·其二》拼音版
杳杳与人期,遥遥有所思。山川千里间,风月两边时。相对春那剧,相望景偏迟。当由分别久,梦来还自疑。
-
《省中晓起偶有所思》拼音版
在公常夙夜,出户偶徘徊。忽忽严更彻,纷纷曙色开。禁钟清晓月,宿露滴庭槐。鸟有鸣相和,人皆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