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岁
〔宋〕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别岁》从“别”字着眼,十六句,四句一节。第一节用故人之别引出别岁来。故人离别,即使远去千里,还有再见的机会,但临别时总还有迟迟不忍别的情意。而“岁”却一去不可复追,临别更应郑重对待,这就说明“别岁”的风俗非常必要。既已点明“别岁”,本来可似接着写风俗,但那样就太平直了,作者却针对“岁行那可追”一句逼出下面四句,章法上作一顿挫,把惜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这第二节多化用古诗乐府的成句,如《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叹息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要爱惜时光,自强不息。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多类似的感慨。如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居易诗:“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苏轼也是受到这些诗句的影响,而他却用极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恰如其分。这第二节既是承上节末句,把与岁月之别写得如此感慨深沉,又为下节正面写“别岁”时的欢饮蓄势。 第三节正面写别岁欢饮的场面。东邻、西舍、酒熟、豕(猪)肥是互文见义,遥应首篇“农功各已收”句。而写欢饮一点即收,和前首“为欢恐无及”呼应。第三句写热闹欢饮,末句却一落千丈,回到上两节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如果是一般文人,这一节多半要着力铺写,而作者却只用两组对句带过。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和一、二两节呼应,使感慨更加深沉。这就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出新意,意虽酸辛,语却略带幽默,这是苏轼诗后来的一大特色。纪昀评苏轼诗时称赞“此首气息特古”,又评这最后一节说:“逼入一步,更沉着。”赵克宜《苏诗评注汇钞》卷一说:“沉痛语以警快之笔出之,遂成绝调。”这些评论都较中肯。这首诗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青年时代学习汉魏古诗的语言气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辞也有他本身的风格,不像在七言古诗里那样笔锋犀利,才气逼人,常常一泻无余,说得太透太尽,而是才情内敛,耐人咀嚼回味。
相关诗词
-
除日追和坡诗三首·其二·别岁
暮闻岁将别,去矣不复迟。呼酒持饯之,可饯不可追。岁来莽何从,岁去茫无涯。但恐慷慨颜,不如年少时。谁谓岁去留,不与我瘠肥。聊同騃竖喜,勿学痴翁悲。岁去固莫留,岁至亦莫辞。回看故吾在,努力幸未衰。
-
次韵别岁二首·其一
一日复一日,其来不肯迟。一冬复一春,既去谁能追。问岁果安往,懵不知津涯。常于岁除夕,知是相别时。邻翁惯礼饯,买酒烹鲜肥。百挽不得留,一别那须悲。年年例如此,华发吾何辞。惟有学道心,自觉老不衰。
-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二·别岁
富贵日月速,贫贱觉岁迟。迟速不须问,俱作不可追。亲旧且酣饮,送尔天北涯。岁岁虽无情,从我历四时。酌尔一杯酒,留我壮且肥。长作今岁欢,勿起异日悲。掉头不肯顾,曾莫与我辞。酒阑气方横,岂信从尔衰。
-
次单推韵·其一
执别动经岁,年光挽莫留。壮心今已老,雅志自无求。白日将诗遣,生涯著醉酬。颓然烟瘴里,一饱更何忧。
-
裴殿丞访别说春秋期岁初复来
吾衰不梦周,知我在春秋。斯道宜未坠,夫公能见求。相看头可白,感别岁空遒。念子期鸡黍,母怀汗漫游。
-
廿五夜恋岁
与岁别在迩,五日即告终。三百六十日,漫过已匆匆。馀此知莫留,顷忽迅飘风。譬若杯酒阑,客散堂欲空。强尔拉老兵,徘徊乏欢悰。把笔搆短篇,灯前拥衰翁。衰翁类岁事,微吟搔鬓蓬。
-
摸鱼儿·守岁
是疑他、春来倏忽,是疑岁别人去。古今守岁无言说,长是酒阑情绪。堪恨处。曾亲见都人,户户银花树。星河未曙。听朝马笼街,火城簇仗,御笔已题露。人间事,空忆桃符旧句。...
-
赠别刘如玉
吾宗别有神仙裔,风格如君故自佳。早岁别多仍远道,中年乱定更无家。山中秀句传堪诵,竹里斋居静不哗。好是城西三径在,便应锄雪种梅花。
-
谢张彦辅留别之作
一别屡更岁,思君无已时。知君亦念我,相望两嗟咨。我病卧田间,君行护疆陲。隐显既殊迹,会合安可期。今年定何年,有此一段奇。我来五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