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宋〕
三过平山堂(2)下,半生弹指(3)声中。十年(4)不见老仙翁(5),壁上龙蛇(6)飞动。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前半生已在弹指声中过去。十来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欲吊文章太守(1),仍歌杨柳春风(2)。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3)。
我在堂前“欧公柳”下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纵然是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小提示:苏轼《西江月·平山堂》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作者瞻仰恩师欧阳修词作手迹而生的感慨;下片写听唱欧阳修词而生感慨,道出对恩师的缅怀之情,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全词以欧阳修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为中心线索,上下片意脉不断,浑然一体。
- 作品别称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西江月
- 创作年代1079年4月
创作背景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是对苏轼影响一生至巨的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建平山堂。苏轼在作此词之前,已经两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西江月·平山堂》这是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恩师欧阳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因作此词。
关于苏轼第三次到平山堂的时间,亦即此词的创作时间,学界尚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经过扬州;另一说是元丰七年(1084)十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时经过扬州。
相关诗词
-
将往平山堂风雪不果二首·其一
平山堂畔白云平,文藻偏能系客情。不似迷楼罗绮尽,祇今惟有暮鸦声。
-
西江月·十五夜雨
不是人孤明月,月还负却良宵。如何三五雨潇潇。偏滴助愁萋草。云卷微寒入暮,一灯瘦影魂摇。梦归宵短路迢迢。今夜梦归须早。
-
西江月·春夜
明月照人清夜,多愁多闷输他。梦魂无计驻飞花。展转碧阑西下。柳嫩慢萦春病,梅销暗自酸牙。漏声千点滴窗沙。未到送春先怕。
-
西江月·光绪二年午日梦游夕阳寺
寻得夕阳小寺,梅花初放厓阿。一湾流水绕陂陀。细路斜通略约。好梦留连怕醒,偏教时刻无多。登山临水乐如何。好梦焉能长作。
-
西江月·鹦鹅湾头秋水
鹦鹅湾头秋水,鲇鱼关外西风。崇山峻岭几多重。归路斜阳相送。宛转长城如带,崎岖樵径斜通。栖云道院扣仙宫。四十年来一梦。
-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平山堂
平远楼台据蜀冈,三峰起伏万松苍。风流太守开公宴,江上诸山到此堂。曾制荷觞倾碧酿,似甘棠。醉翁之意髯翁得,同爇文忠一瓣香。
-
西江月·广陵寄忆用史邦卿闺思韵孤月
别怨暗移青镜,春愁倦听红牙。扬州灯火绛楼纱,不似石头城下。伴我邮亭孤月,负他寒食梨花。没来繇事误天涯,玉笛当风此夜。
-
西江月·渡江作
箭打乱潮柔橹,鸦翻古渡青旗。春江玉雪鉴须眉,俊眼相看似此。长剑锦骢香梦,宝钗钿瑟男儿。人言无泪洒离时,不称英雄泪耳。
-
西江月慢·烟笼细柳
烟笼细柳,映粉墙、垂丝轻袅。正岁稍暖律风和,装点后苑台沼。见乍开、桃若燕脂染,便须信、江南春早。又数枝、零乱残花,飘满地、未曾扫。幸到此、芳菲时渐好。恨间阻、佳期尚杳。听几声、云里悲鸿,动感怨愁多少。谩送目、层阁天涯远,甚无人、音书来到。又只恐、别有深情,盟言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