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作者瞻仰恩师欧阳修词作手迹而生的感慨;下片写听唱欧阳修词而生感慨,道出对恩师的缅怀之情,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全词以欧阳修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为中心线索,上下片意脉不断,浑然一体。
- 作品别称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西江月
- 创作年代1079年4月
创作背景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是对苏轼影响一生至巨的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建平山堂。苏轼在作此词之前,已经两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西江月·平山堂》这是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恩师欧阳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因作此词。
关于苏轼第三次到平山堂的时间,亦即此词的创作时间,学界尚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经过扬州;另一说是元丰七年(1084)十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时经过扬州。
相关诗词
-
《西江月·入西山路》拼音版
石径云梯路险,攀萝揽葛难行。洞天深处水山明。远却尘寰视听。土洞安眠稳坐,松岩耳静心清。不须更羡许由名。便是超凡入圣。
-
《西江月·非爱青山绿水》拼音版
非爱青山绿水,惟图隐迹埋石。粗衣粝食绝人情。养就元初本柄。气结神凝久视,虚心实腹长生。一朝功满现三清。此是男儿正性。
-
《西江月·寄京师道友》拼音版
只为功亏行阙,故教不免东西。自从别后二年期。路转风尘万里。词寄燕山道众,听予至嘱休疑。外缘虽干内忘机。免却前头懊悔。
-
《西江月·天上仙无懵懂》拼音版
天上仙无懵懂,人间性有顽愚。门中有幸看经书。性性堂堂开悟。达理真明妙有,观空体合虚无。慧通灵宝证元初。谁解无文不度。
-
《西江月·窗外横山入画》拼音版
窗外横山入画,门前流水堪听。洞天幽处少人行。不是尘寰路径。占得静中风月,却回闹里人情。湛然六识自安宁。一任闲歌闲咏。
-
《游平山堂》拼音版
金粉飘零尽,我来邗上迟。秋光闲引蝶,新竹翠于眉。风月晴湖棹,文章太守祠。五亭桥畔望,心事败荷知。
-
《西江月·人事虽然久厌》拼音版
人事虽然久厌,道家争忍空归。不因勤苦到关西。焉得重阳庆会。说与门中志士,祖庭已见根基。终南山色古今奇。老者堪为久计。
-
《西江月·山后重兴道院》拼音版
山后重兴道院,燕南仍自干戈。道人功行累来多。免却非灾横祸。每日诵经报国,终朝念道降魔。福生祸灭养冲和。真静真清证果。
-
《西江月·顷在黄州》拼音版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西江月·题东溪草堂图》拼音版
一段不平山色,几株本分桃花。小桥红板逐溪斜。锦带一条虹跨。梦里江乡鱼稻,眼前杜曲桑麻。清明无客不思家。闲看草堂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