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
〔元〕
苦斋者,章溢(1)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4)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5)皆苍石,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匡山的四面,像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于是鲜支(1)、黄蘗、苦楝(3)、侧柏(4)之木,黄连、苦杕(5)、亭历(6)、苦参(7)、钩夭(8)之草,地黄(9)、游冬(10)、葴(11)、芑(12)之菜,槠(13)、栎(14)、草斗(15)之实,楛竹之笋(16),莫不族布(17)而罗生(18)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19)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20)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21),其源沸沸汩汩(22),瀄滵(23)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24)小鱼,状如吹沙(25),味苦而微辛(26),食之可以清酒(27)。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葴、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
山去人(1)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2)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3),茹啖(4)其草木之荑(5)实。间则蹑屐(6)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7)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1)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燕坐(3)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4)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5)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6),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7),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8),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9),虽欲效野夫贱隶,跼(10)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11)而不可得,庸(12)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
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1)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2),无亦犹是也夫?”
赵子说:‘好药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践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刘子(1)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小提示:刘基《苦斋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苦斋记》本文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 作品出处诚意伯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创作背景
元朝末年,刘基和宋濂、章溢、叶琛结庐匡山,世称“浙西四贤”,他们在此著书立说,关注民生。刘基在匡山驻留较长时间,赋有大量诗文,《苦斋记》就是在匡山时章溢请刘基写的书斋记。
相关诗词
-
苦斋
薄游倦簪履,敛性偃林阿。群峰既旁绕,众卉亦前罗。暄风改故柏,微阳变陈萝。荼生缘阶上,栎长荫轩多。察性搴柔叶,辨味掇芳柯。苦节既可贞,佳名矢弗讹。享歜宠王使,集蓼奠皇家。尊盛犹若兹,疵贱将柰何。愿赐卜身诀,庶免后贤嗟。
-
苦旱吟
...田龙蜕不断声,山田龟坼无完土。藷藤掀翻随风飞,稻穗瘦薄向日舞。去年苦水今苦旱,剜肉可怜疮不补。煌煌蠲贷闽独无,匪民之辜谁实主?追徵火迫典卖尽,此状无人告大府。昨闻守令爇佛香,为民斋祈满城睹。过时虽雨亦何用,禁嚇无端及屠户。开镰须丐半月晴,民自吁天...
-
苦斋二首·其二
襄阳有高节,涑水更清修。愈病思良药,劳生遂远猷。匏瓜缘筱架,橄榄共茶瓯。见说斋中叟,年来蔗境游。
-
寄阎静斋徐容斋二学士
...转鸿钧,赤子到头合苏醒。东南秀士颇不乏,当年著意极搜引。而今造化况在手,想见姓名犹见省。石生已起有温生,我爱莫助德怲怲。苦为百草忧春雨,坐待风霜发苕颖。
-
苦斋·其一
染指求鼎羹,悦口嗜杯醑。滋味非不甘,过咎终自取。宴安怀酖毒,豫极萌变蛊。所以古圣贤,身劳心志苦。陶渔困山泽,胼胝平水土。先虞戒逸乐,东征弗宁处。尝胆与粉参,含茹不可吐。炎汗务穑稼,饱暖免空窭。壮士不解甲,血战拓疆宇...
-
庚子冬至祭鼎阁差充太祝致斋于内西廊待漏院以近法物库有火禁甚严不胜昼夜寒苦辄成长言
至日为客昔人叹,况乃客次在斋宫。斋宫所寓有火禁,冰食霜寝多凄风。丰屋高悬日不到,未信一阳生是中。尝闻鼎以大祭祀,未闻祭鼎陈笙镛。兹焉祭鼎戒群吏,古也拜灶劳...
-
涤斋
想象盘铭号涤斋,涤斋端得苦安排。清清流出源头水,浴德澄清未有涯。
-
题我存新斋二首·其二
车马喧填户不开,身虽欲槁恨难灰。空斋最苦钟声近,夜夜还家半路回。
-
苦吟·其二
朝苦吟诗暮苦吟,苦吟却恐被诗淫。吟成字字皆粗拙,惭愧成周雅颂音。
-
苦斋·其二
力学在辛勤,才识观今古。譬如适远国,历险冒寒暑。客有居深山,卓行独无侣。苦节励志操,苦药清肺腑。焦思废寝食,坚忍能自许。旨美于此得,勿为艰难沮。始信荼如饴,何殊隽膏乳。我生清苦多,薄命天赋予。耐守久自安,相顾乐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