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唐〕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感叹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幸遭遇,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作出崇高的评价,寻绎出他们的创作成就与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并隐含着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和批评。诗以李杜两人晚年流落异乡开篇,引出他们平生的不幸遭遇,接着赞扬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后总结全篇,谓天意不让李杜做大官而漂泊流离,是因为人世间需要好诗。全诗遇思入咏,言随意遣,夹叙夹议,文理自然。
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把此诗编排在江州诗内,王汝弼选注《白居易选集》从之。严杰编选《白居易集》认为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贬江州司马自长安赴江州途中。谢思炜《李杜优劣论争的背后》认为此诗作于《与元九书》之后。据题意,作者因读李白、杜甫的诗集有所感受,而在诗集后边题下此诗。
相关诗词
-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通夕因题卷后封寄微之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转寄与微之。
-
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巢南诗即题其后
一纸新诗涕泪涟,桥山弓剑至今传。魂归沧海怜精卫,人向空山拜杜鹃。坏土难埋龙凤骨,冬青体问犬羊年。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
-
读老杜诗集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
谢鲍潮州惠归正李媪所作外国图因题卷后二首·其一
两年贰郡半专州,濠上鱼涵惠泽游。慨念中原变荆棘,图成外国别冠裘。故宫禾黍悲清汴,落日风沙惨白沟。汉节提携曾记别,居然展卷涕横流。
-
经山法城禅师高弟善上人以楚章为号因题卷后
从向经山礼法城,善端开后愈分明。千年楚国非无宝,一个吴僧得此名。江月自随行道影,风林犹听读书声。旧家白雪亲曾和,处处丛林得散行。
-
仪真向有馆驿久废船马俱无使客不便省委宣使梁克诚振治一新粲然可观诸公有诗题赠因题卷后
昔游銮江城,曾过銮江驿。庭庑阒无人,萧然草盈尺。饥鸟噪前楹,羸马卧空枥。乃知江南民,于焉久当役。传吏苦诛求,日夜星火急。使者既旁午,箠楚复交集。省城若有忧,选官为苏息。梁君英妙年,力可事繁剧。朝迎南台官,暮送北省客。高马驰若星,大舸密如织。宿弊一洗清,长才世难得。和气回闾阎,光华照原隰。老夫作此歌,奚足颂其德。岂无观风者,传之上京国。驾言当趋装,秋霄起云翮。
-
圣俞诗名闻固久矣加有好事者时传新什至此每一讽诵益使人忻慕故书五十六字以记
李杜诗垂不朽名,君能刻意继芳馨。清才绰绰臻神妙,逸韵飘飘入杳冥。动与四方明得失,时教万物被丹青。斯文期主宜推毂,无使沉吟向外庭。
-
读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其四
阴阴垂露迹,苔壁几年书。种树青松老,传衣白发居。字工穷八体,诗律继三闾。岂是多年学,真空任性馀。
-
雪夜读赛岸亭溯源堂集率题其后
刘青枝,钟酂湖,卓荦傲岸相枝梧。清词奥语与世殊,白日鞭挞神灵驱。先后相逢京雒道,交口誇余岸亭好。微官罢斥役不除,贫骨支离学深造。几回物色驱羸马,风尘一面天难假。鼠肝虫臂奄忽陈,神都气索沦风...
-
读李贺歌集
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