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1)。
国家的兴亡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吴国人何苦要怨恨西施。
西施若解倾(1)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如果西施能使吴国灭亡,那越国的灭亡又是谁的原因呢?
小提示:罗隐《西施》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西施》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史诗一反“红颜祸水”之说,指出家国兴亡自有其规律,与某个小女子并不相干;同时暗示帝王应负亡国之责,不能诿过于人。这首诗笔意委婉,观点鲜明;假设推论,逻辑严谨;口语行文,力透纸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晚唐
创作背景
《西施》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女人祸水”论,是封建卫道士为祸国殃民的最高统治者开脱罪责,而嫁祸于无辜女性的谬论。历来以西施作为题材的诗文,常把吴国灭亡归咎于她,将她作为替罪羊。罗隐这首诗,是与前人唱反调的翻案文章。
相关诗词
-
西施咏
颦里西施貌若仙,吴王宫里斗婵娟。三千粉黛承恩重,又上西湖范蠡船。
-
闻客述施孝廉仁思双妾殉节事有感
...平知,大风吹海海难转。天荒地老一身愁,况有雪霜随风卷。儿女恨与英雄终,石烂海枯泪长满。忆昨乙未丁苦辛,青衫红粉俱灰尘。施君并挈西施去,一舸云烟远避秦。谁知浩劫出儒坑,竟作人间一陈人。世乱已拌名节轻,何期两美殉君身!君之侠骨肝胆粗,家无䃫石掷樗蒲。...
-
西施山戏占
鲁国君臣燕雀娱,共言尝胆事全无。越王自爱看歌舞,不信西施肯献吴。
-
西施
十二金钗对对铺,三千粉黛腻如酥。君王莫道六宫丑,一个西施已坏吴。
-
西施
惆怅兴亡系绮罗,世人犹自选青娥。越王解破夫差国,一个西施已是多。
-
比得牡丹谓常品耳开花乃醉西施甚奇
姑射山人玉雪肌,是谁污作醉西施。草间天艳无人识,不到花开总不知。
-
浣溪沙·曾见西施出浣纱
曾见西施出浣纱。一钩香迹印弓鞋。绿波红映脸边花。重到没人山寂寂,满滩银砾净无瑕。夜来春雨水痕加。
-
咏史·其八·西施
若耶溪畔好莲花,最似西施出浣纱。一入吴宫叹殊绝,当年同伴始生嗟。
-
西施石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
和秉之送菊菊有杨妃西施之号·其二
烂醉都忘倒接䍦,高堂四菊十分奇。西施未醒杨妃醉,白发樽前恐未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