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柏舟
〔先秦〕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国风·邶风·柏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此诗以「隐忧」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作者的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另外其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 作品别称国风·邶风·柏舟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四言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此诗的作者和背景,历来争论颇多,迄今尚无定论。简略言之,汉代时不仅今古文有争议,而且今文三家也有不同意见。《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之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刘向《列女传·贞顺》),《韩诗》亦同《鲁诗》说(见宋王应麟《诗考》)。《毛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这是以此诗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为古今文家言。今文三家,《齐诗》之说,与《诗序》同。
自东汉郑玄笺《毛诗》以后,学者多信从《毛诗》说,及至南宋,朱熹大反《诗序》,作《诗序辩说》,又作《诗集传》,力主《柏舟》为妇人之诗,形成汉、宋学之争论。元、明以降,朱熹《诗集传》列为科举功名,影响颇大,学者又多信朱说,但持怀疑态度的亦复不少,明何楷、清陈启源、姚际恒、方玉润等皆有驳议,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今人之《诗经》选注本、译注本各有所本,或主男著,或主女作。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均以为男子作,而袁梅《诗经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又皆以为女子作。
这些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
相关诗词
-
题柏舟画卷赠高母
谁言卫风荡,乃有共姜妇。谁言吴趋薄,亦有高令母。
-
伶俐江口遇风作
北风吹舟冲石壁,我篙竞下如拒敌。
-
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
董良富舟溺有赠
君从古润来,飘风簸舟楫。长年易波浪,船底翻落叶。君时至濡首,衣裳亦厌浥。故人多附遗,种种寓沉箧。拆书欲寻读,纸糜闷胶摺。瓶罍作颠倒,馀沥...
-
九日发桃源遇便风
出门已六日,嘉节逢重九。旭日明秋空,川原净氛垢。寥寥数家村,茅檐荫榆柳。绿醑堪旋沽,黄花何处有。张帆乘便风,舟行疾于走。前岸渺弥望,瞬息属回首。桃源下百里,不待晨炊后。北京缅迢递,王程畏迟久。举觞问河神,明晨还送否。
-
将乐杨贞母古风一首
瞻彼蕙兰芬,灼灼竞桃李。当春谁不艳繁华,有时倏忽随霜靡。只有南山顶上松,历尽寒冬节不毁。自古风人咏柏舟,于今贞妇差足拟。贞妇当年初嫁时,夫心愿托梁鸿轨。讵云变起不须臾,白日黄泉路便徙。剖破菱花无合期,掩玉埋香嗟已矣。青天寥...
-
千秋岁·柏舟高躅
柏舟高躅,晚岁宜遐福。门户壮,疏汤沐。青袍围白发。端锦缥犀轴。仙桂长,交柯却映蟠桃熟。缥缈长江曲,入破□箫逐。香雾满,飞华屋。...
-
阻风回舟泊新河口饮李氏酒肆后轩·其一
西风吹面浪如山,却并寒沙夜系船。两日不能离故处,人间岐路敢争先。
-
拾柏子
皱壳倾来紫麦新,中藏琼米不胜珍。胡桃松实何曾吃,却嚼秋风柏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