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时运》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分四章,歌咏了大自然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纯化自己的心胸、完美自己的品格,在自然中达到陶然自乐的情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因时世的艰难而产生的难以排遣的孤独和惆怅之感。全诗情感丰富深厚,风格平和闲远。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四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当时陶渊明四十岁,正闲居在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他在三月三日出游东郊,想起曾点说过的那一番话,写下了这首纪游的《时运》诗。古代三月三有修褉的风俗,此诗中的“游暮春”“春服既成”“乃漱乃濯”等正与修褉事相合。
相关诗词
-
《十二时颂·其三》拼音版
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
《十二时偈·其三》拼音版
平旦寅,三昧圆光证法身。大千世界掌中收,色透髑髅谁得亲。
-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其三》拼音版
使君横槊赋诗回,断取天风海雨来。彩笔从今闲不得,雪花梅蕊一时开。
-
《时宰生日诗五首·其三》拼音版
维国有六职,论道先三公。巍峨独姬旦,焜耀传无穷。子房号贤杰,妙算无遗踪。谓可为帝师,授书圯上翁。周公迓太平,道与时适隆。张侯策虽奇,未解销兵戎。太师回狂澜,仅在谈笑中。德业与智谋,谁能与公同。畴人亦何知,但说前无功。谁知公一德,自与天潜通。
-
《偈颂三十首·其三十一》拼音版
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非是我做...
-
《偈颂三十首·其三》拼音版
三界唯心唯佛解,万法唯识更谁知。迷悟本无权立化,恰如黄叶止儿啼。涅槃生死犹如梦,十圣三贤是阿谁。有物先天无相貌,言诠不及体阿弥。祇这阿弥是汝心,不劳逐相外边寻。三僧祇劫随时立,心心心即是如今。
-
《偈颂三十首·其三十》拼音版
出家无易事,了道亦非难。各自要努力,如人担上山。累劫负偿命,此生莫等闲。遇时若不顺,展转落雠关。佛与人方便,度人及登山。布身而填险,为众代艰难。荷担如来者,莫道不当番。汝逆和尚顺,明朝报愈艰。汝见有福者,拥从物如山。在处皆如是,因修得世间。若争人我相,不如快下山。若酬自己债,岂用学烧丹。相逢无别有,动不是风幡。前后都还却,独坐大雄山。
-
《十二时歌·其三》拼音版
食时辰,金牛作舞笑欣欣。漆桶漆桶吃来□,参方谁识老婆心。佛祖意,只如今,且无自己及他人。雪峰指作一面镜,轮劫猕猴佩苦辛。
-
《刘百十六兄送梅花大鲫新酒以诗将和其韵四首·其三》拼音版
暖日浮光深水湄,鱼方掉尾煦晴时。巨鳞如掌勤分饷,兴入扁舟动钓丝。
-
《三多谣·其三》拼音版
四十而九子,予亦称多男。屈指两年中,忽乃亡其三。我心非木石,怆悽情何堪。犹虑或过痛,强抑悲转含。封人用祝尧,故非尧所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