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馀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苏辙游览庐山栖贤寺僧堂的过程,最后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求道的看法。全文语言淡泊雅致,朴素自然,简洁畅达,然而生动形象,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苏辙因上书救其兄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盐酒税。他赴任时途经庐山,游览了栖贤谷和栖贤寺。第二年的五月,寺里的僧人二迁(长老智迁和他的徒弟惠迁)新修了僧堂,特请苏辙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相关诗词
-
蒲亭客谈庐山栖贤寺之胜贻再经庐阜总未及游聊为长句以须后期
庐山三百六十寺,最胜归宗及栖贤。我投白社不信宿,尚未一到天池巅。蒲亭细雨灯花落,指点游踪共商略。从君齿颊出烟霞,使我胸中有丘壑。寸心五岳隐不平,小句四愁徒寂寞。麻衣芒屩还山去,买得南州高士絮。剪作招魂屈子衣,身挽柴车黄犊驭。他年削发访匡君,定到君言幽绝处...
-
宿庐山栖贤寺示如清长老
清风迎衣襟,白云捧脚底。飘然径上庐山头,谁道栖贤三十里。乡禅引到狮子峰,旃檀喷出香雾浓。此一瓣香为五老,一笑问我颜犹红。右看南岳左东海,方丈祝融抹轻黛。群仙遥劝九霞觞,...
-
秋宿栖贤寺怀友人
一宿三秋寺,闲忙与晓分。细泉山半落,孤客夜深闻。鹤去巢盛月,龙潜穴拥云。苦吟方见景,多恨不同君。
-
题歙山栖霞寺
明徵君旧宅,陈后主题诗。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
-
庐山东林寺次韵
东林日暮更登山,峰顶高僧有兰若。云萝磴道石参差,水声深涧树高下。远公学佛却援儒,渊明嗜酒不入社。我亦爱山仍恋官,同是乾坤避人者。我歌白云听者寡,...
-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其二
泉洞迷藏草没梯,倚岩千佛坐高低。叠襟山色周回峭,隔树江声隐映齐。宋刻梁文江令笔,龙蟠龟戴上元题。栖霞只是枯禅宅,尔许头颅向里栖。
-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其三
枕上红尘白昼深,眼开欲得息劳心。灯花暗入僧床冷,山阁冯江万木林。
-
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兼寄云皋上人
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旧僧独有云皋在,三二年来不得书。别后道情添几许,老来筋力又何如。来生缘会应非远,彼此年过七十馀。
-
上庐山天池寺
使君五马一踟蹰,为爱匡山胜不虚。
-
过云木冰记
...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人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砖,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