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
元丰三年(2),余得罪迁(3)高安(4)。夏六月,过庐山(1),知其胜(5)而不敢留。留二日,涉(6)其山之阳(7),入栖贤谷(8)。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9)不能自持(10),虽三峡(11)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11)。渡桥而东(12),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13),横触(14)巨石,汇为大车轮(15),流转汹涌,穷水之变(16)。院据(17)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18)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19)于檐上。杉松竹箭(20),横生倒植(21),葱蒨相纠(22)。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23)焉。问之习(24)庐山(1)者,曰:“虽兹山之胜(5),栖贤盖(25)以一二数(26)矣。”
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官到高安,夏季六月经过庐山。我知道那里风景十分有名,却不敢久留。逗留两天,从山的南麓进入栖贤谷。谷中有很多巨石,高高耸立,互相倚靠。溪水在石间奔流,那声音如同雷霆,又像千百辆车同时行进,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惊惧,即使是长江三峡也超不过它。所以那桥就叫三峡桥。过了桥向东,沿着山路溪流走,那水平得像一幅白色的丝绢。一旦遇到横挡着的巨石,汇聚成的旋涡像大车轮,旋转激荡,显示出水的无穷的变化。有一个院落建在那溪流的上游,右边靠着壁立的山石,左边下临溪水。那壁立的山石脚下,有一座僧人诵经的房子建在那里。奇峰怪石,好像飞舞在它的屋顶之上,杉树松树竹子横生倒长,各种野草互相纠缠。每逢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在堂内的人都怀疑那些山石草木会要压下来。询问那些熟悉庐山的人,他们说,虽然庐山名胜很多,这栖贤大概是数一教二的。
明年,长老(3)智迁(1)使其徒惠迁(1)谒余于高安(2),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4)四方之客(5),惠迁(1)能以其勤力新之(6),完(9)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7)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8),衣服得完(9),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10),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11)所以必因(12)山林筑室庐(13),蓄蔬米,以待(4)四方之游者,而二迁(1)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14)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15)于心耳,而忽焉(16)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鹜乎俗学(17)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馀事(18)矣。故余因(12)二迁(1)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第二年,栖贤寺的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见我,说:“我们这座僧堂从修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瓦也碎了,木也朽了,无法招待各地客人了。惠迁能够用他辛勤劳作把它修整一新,完整雄壮,深邃严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愿求您写篇文章把这事记下来。”我闻听有人说过,求道的人不是为了追求饮食衣服居住处所的优越,然而让他们饮食充足,衣服完整,住处安全,使他们求道时无外界干扰,那么他们修道也容易。这就是古代通达事理的人一定要依据山林建造房屋,储存蔬菜米粮,用来接待各地的游客的原因,也是二位和尚不懈努力的原因。读书人生活尘世里,纷乱的变故每天在面前遇到,而内心里没有一天忘记道。何况在深山的崖边,荒野的河边,有屋可住,有饭可以吃饱,是非荣辱见不到也不去想,却怎能把道忘却而不懂了呢?孔子说:“早晨听到道晚上就死也行了。”现在在世俗学问上努力追求不止,却不明根本道理,即使勤恳辛劳直到老死,我知道他也是一无所获死的。如果有一天听懂了根本大道,即使立刻死掉也没有其他事可惦记的了。所以,我借着智迁、惠迁两位和尚叫我写文章的机会,把这个意思告诉来这里的人,怎能没有人了解呢?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1)苏辙记。
元丰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小提示: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苏辙游览庐山栖贤寺僧堂的过程,最后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求道的看法。全文语言淡泊雅致,朴素自然,简洁畅达,然而生动形象,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苏辙因上书救其兄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盐酒税。他赴任时途经庐山,游览了栖贤谷和栖贤寺。第二年的五月,寺里的僧人二迁(长老智迁和他的徒弟惠迁)新修了僧堂,特请苏辙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相关诗词
-
游庐山开先寺
僻性寻常惯受猜,看山又是百忙来。北风留客非无意,南寺逢僧即未回。白日高峰开雨雪,青天飞瀑泻云雷。缘溪踏得支茆地,修竹长松覆石台。
-
寄题庐山二林寺
...,幽崖越几重。双流湓隐隐,九派棹憧憧。山限东西寺,林交旦暮钟。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岩并金绳道,潭分玉像容。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松。棕径新苞拆,梅篱故叶壅。岚光生叠砌,霞焰发高墉。窗籁虚闻狖,庭烟黑过龙。定僧仙峤起,逋客虎溪逢。濩落垂杨户,荒凉种...
-
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
贪程只为看庐阜,及到停舟恨颇浓。云暗半空藏万仞,雪迷双瀑在中峰。林端莫辨曾游路,鸟际微闻向暮钟。长愧昔年招我入,共寻香社见芙蓉。
-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
-
题栖贤寺三峡桥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是夕起雷雨,震得天地翻。此山拆为两,一溪断中间。下窥黑无地,上攀青到天。从此两禅寺,路绝不往还。祖师见之笑,弹指降神奸。问天借横蜺,搭渡溪两边。倒倾千崖雪,飞下一玉渊。馀怒尚雷吼,声拔诸峰根。我来不能...
-
自记庐山诗
...”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
-
禅林寺作寄刘书记
坐近松风骨自寒,茅斋直拶白云边。玄关不闭何人到,此事谁论在佛先。天竺老师留一句,曹溪行者答全篇。今朝林下忘言说,强把新诗寄谪仙。
-
相州昼锦堂记
...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
-
送昙颖归庐山
...。偶病不时往,中流但踟蹰。今思尚仿佛,恨不传画图。昙颖十年旧,风尘客京都。一旦不辞诀,飘然卷衣裾。山林往不返,古亦有吾儒。西北苦兵战,江南仍旱枯。新秦又攻寇,京陜募兵夫。圣君念苍生,贤相思良谟。嗟我无一说,朝绅拖舒舒。未能膏鼎镬,又不老菰蒲。羡...
-
有美堂记
...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遗於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