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行

郑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

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

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望。

春秋社燕雁,封泪远寄将。

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

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

驱狐窒鼯鼠,扫径开堂皇。

湿泥涂旧壁,嫩草覆新黄。

桃花知我至,屋角舒红芳。

旧燕喜我归,呢喃话空梁。

蒲塘春水暖,飞出双鸳鸯。

念我故妻子,羁卖东南庄。

圣恩许归赎,携钱负橐囊。

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徬徨。

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

摘去乳下儿,抽刀割我肠。

其儿知永绝,抱颈索我娘。

隋地几翻覆,泪面涂泥浆。

上堂辞舅姑,舅姑泪浪浪。

赠我菱花镜,遗我泥金箱。

赐我旧簪珥,包并罗衣裳。

好好作家去,永永无相忘。

后夫年正少,惭惨难禁当。

潜身匿邻舍,背树倚斜阳。

其妻径以去,绕陇过林塘。

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

儿啼父不寐,镫短夜何长。

作品简介

《还家行》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句写逃荒者辞墓归故乡的情况,紧接着十四句写逃荒者归故乡修整残破屋宇后的情况,再接着十句写逃荒者赎故妻时故妻想到要和后夫及幼子离别的矛盾心情,之后四句写故妻幼子不忍其母离开的情况,再之后八句写故妻和其新夫的父母告别的情况,最后十句写故妻离开后其新夫痛苦难耐的情况。全诗感情起伏跌宕,感情脉络随事件情节和叙述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写来悲喜交织,摇曳多姿,抒情性很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当时潍县饥民由关外陆续返乡,一位山东的农民,逃荒到辽东,他的亲人,有的死后埋葬在辽东。后来他听说山东灾荒解除,于是回到家乡,但他的妻子,已典卖给他人,又与后夫养了儿子。他备钱去赎回妻子,出现了一幕矛盾、复杂,既是团圆、又是惨别,既令人同情当事者、又令人诅咒社会环境的景象。诗人为纪其事而创作此诗。

  • 赏析

此诗分两部分,前二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叙述逃荒者洒泪告别昔日一起外出逃荒、而今长眠异域的乡亲,怀着欣喜的心情返回家园,在几乎已经沦为废墟的土地上勤快地劳作,使生活重新漾起生机和乐趣。前十句叙述逃荒者萨墓归乡,抒写了逃荒者既为自己生还而庆幸,又为死去的同伴而哀伤的复杂感情。其中,起笔的“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二句将死者和生者对比写来,映衬鲜明,有力地突出了死...

展开全部
郑燮

郑燮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燮(1693—1765),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有《板桥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