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
潦(1)收沙衍(2)出,霜降天宇(3)晶。
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伏槛(1)一长眺(2),津途(3)多远情(4)。
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
思来江山(1)外,望尽烟云(2)生
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
滔滔(1)不自辨,役役(2)且何成。
朝中事情多半无能为力,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
我来飒衰鬓(1),孰云(2)飘华缨(3)。
我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在清凉风中,谁说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缨。
枥马(1)苦踡跼(2),笼禽(3)念遐征(4)。
拴在槽上的马受束缚,蜷曲无法伸直,不自由的笼中鸟想念远行。
岁阴向晼晚(1),日夕(2)空屏营。
年底临近傍晚(年将老),日夜白白地彷徨。
物生贵得性(1),身累由(2)近名(3)。
事物可贵之处是合其情性,身心劳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
内顾觉今是(1),追叹何时平(2)。
内心自省:挂冠辞官是正确做法,追溯往事叹何时公平。
小提示: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是唐代张九龄的五言诗。这首诗写于张九龄辞官回到家乡之时(公元716年)。前四句描写南江泛滥的景象;五到十四句反映了作者在朝中受制、劳碌无成而心不甘的复杂心情;后四句诗人借用陶潜《归去来词》“觉今是而昨非”,肯定了辞官的决定。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16年
创作背景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此诗写于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张九龄辞官南归之时。任左拾遗后,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共同参与吏部选人的等第考评,时称平允。开元四年秋,张九龄在左拾遗职位上任满,因与宰相不合,以母老为由,辞官归家乡韶州奉养老母。九龄登楼望远,回想任职经历,反思辞官决定,写下该诗以抒发压抑而不得志的心情。
相关诗词
-
答望之
念汝书难达, 登楼望欲迷。天寒一雁至, 日暮万行啼。饥馑饶群盗, 征求及寡妻。江湖更摇落, 何处可安栖!
-
襄阳咏史·其三十九·兹楼
见说襄阳有古风,可怜耆旧老无功。当年汉主龙兴地,尽在登楼四望中。
-
沁园春·何许登临
何许登临,路绕芜城,冈连楚皋。爱流云低响,歌催琼树,微波照影,人艳仙桃。松院移尊,柳桥携袖,随处兰舟且暂捎。秋无际,望空江雁远,落木天高。不妨左手持螯。更右把、金尊送浊醪。叹鸡台草暗,凄然兴废,龙山烟冷,老矣英豪。白发宁饶,黄花任插,要里...
-
水口山居杂兴六首·其二
登楼望危岑,爱此珍木林。上有好鸟巢,下有垂萝阴。清风日披拂,可以涤烦襟。人言此回远,溪水汩以深。阴壑多龙蛇,山石自嵚崟。终然未能往,抚槛独沉吟。
-
秋日登楼眺望
徙倚上危梯,云空望眼迷。雁声秋信北,鸦背夕阳西。岸远舟逾小,水高山陡低。家乡天际是,何日赋归兮。
-
秋日登楼客次怀张覃进士
闻说飘零亦异乡,登楼吟望益悲凉。当时欲别言难尽,他日相逢话更长。蝉噪水村千万树,雁过云岫两三行。明朝策蹇还无定,空倚危栏到夕阳。
-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登楼欲望远,遥遥见白衣。白衣犹远远,言是稍知非。对窗看宝瑟,入户弄鸣机。无令日光晚,门阁掩重扉。
-
雨中登楼望大像
...驴度剑阁。今年当此时,卧听边城柝。巍巍千尺像,与我两寂寞。交游阅四海,此老差可托。但当频自省,诸恶誓莫作。时时一凭高,相望要不怍。桑间戒三宿,坚坐岂渠乐。却应输老夫,新春买芒屩。
-
秋晚登拟岘望祥符观
放翁局促留江干,爱此楼前烟水宽。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属官。云外飞仙故不远,唤渠小为驻青鸾。
-
秋晚登城北门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