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篇写作者雪后游乾明寺并在寺中留宿的情景。首联写雪后山光耀眼的奇异感受和诗人至乾明寺赏雪的快意。颔联绘寺中雪景,表示对寺院有此美景的惊叹和爱赏。颈联表白诗人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满生机的景象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尾联写作者留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全诗辞情明快,反映了虽在贬斥之中、处境艰危,但诗人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趣依然并不消减的乐观态度。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81年11月
创作背景
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吾方种麦东坡,得此固我所喜。但舍外无薪米者,亦为之耿耿不寐,悲夫!”苏轼写了好几篇咏雪的诗词,诗如《次韵陈四雪中赏梅》,词如《满江红·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该篇是其中之一。
相关诗词
-
雪后到荐福寺梅下
行寻残雪远,暖就梅阴坐。悟彼寒气消,识此春景破。留僧迨日暮,听鸟忘巾堕。从此到芬芳,应须数来过。
-
宿尉氏县乾明寺
禅房闲假榻,风物政凄凄。霜月窥窗小,天河映户低。宵寒频警鹤,村远渐闻鸡。明发夷门道,流尘逐马蹄。
-
宿中山乾明寺
客散关门厌事哗,炉香满屋卧烟霞。人辞故里凡三载,僧到伽蓝自一家。梦破小窗浮月色,漏残寒角奏梅花。天明又上滹阳道,鸳水归程渐有涯。
-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鹤。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
正月二日雪后到小园
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
雪后登灵果寺阁
雪引诗情不敢慵,来登高阁犯晨钟。山僧莫怪多时望,玉立南山万万峰。
-
次韵邓知州会秦邮乾明寺二首·其一
特向诗禅觅一参,秦邮寺里听雄谈。政成洛北官方满,家近淮南路熟谙。春日竹窗多雅趣,暮年蔗境有馀甘。超然跳出尘笼外,风月招邀兴倍堪。
-
与客饮乾明寺东古梅下
...当太平时,来者纷蹄轮。我来几世后,寻芳披棘榛。众枝叠玉蕊,光风卷香尘。坐客稍稍醉,坠英欲成茵。老圃亦后来,始园从谁询。渊明饮松下,故事良可遵。饮散弃花去,明日迹已陈。
-
首山乾明寺
梵王楼殿首山阴,布地销残劫后金。香阁昼昏槐柏暗,衲衣秋冷薜萝深。浮云静似高僧意,流水清同长者心。佳境独怜难久驻,暂停征骑一登临。
-
雪霁野望·其二
血涌心田热,冲寒得得行。风前孤柏劲,雪后远山明。鹤淡飞无影,冰坚裂有声。浮云何处是,大地一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