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近代〕
万家(1)墨面(2)没蒿莱,敢(3)有歌吟动地哀(4)。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心事浩茫(1)连广宇(2),于无声(3)处听惊雷。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小提示:鲁迅《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抗战胜利的向往之情。全诗哲理深刻,发人深思。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1934年5月30日:“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万家墨面没蒿莱……。”’收入《集外集拾遗》。新居格是日本评论家。
毛泽东主席于1961年10月7日接见以黑田寿男为首的日中友协代表团时,亲笔书写了这首诗,交给黑田。毛泽东说:“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中国革命经过无数次的曲折,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最后的胜利属人民。日本人民是有希望的。”新居格生前珍藏本诗手迹,他病故后,手稿由其夫人保存。197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40周年,曾在日本仙台等地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鲁迅展览》,新居格夫人将手稿交给展览会展出。黑田寿男在展出时说:“鲁迅这首诗给我们以希望和光明。……我们总有一天可以听到惊雷的轰鸣。”
鲁迅写这首诗时,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已经进行半年多。毛泽东在总结这一时期的特点时指出:“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而鲁迅这首诗,正恰当的反映了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
相关诗词
-
无题和竹汀
长河杳渺作然疑,乌鹊桥成末有期。灵寿药酬三秀草,女贞花谢万年枝。怕招寒雁通毫素,又化秋虫络网丝。可恨年来瓶落井,更无消息慰相思。
-
无题
每到无言处,频行望九霄。中郎不可见,残爨自应烧。短褐欲成癖,萤光似见招。秋风一夕乱,寒气满山腰。
-
题丹见庞居士图·其一
团栾共坐说无生,家话只堪儿女听。谁遣老禅来入社,迎门笑语是轰霆。
-
从人觅墨梅
熏炉束诗魂,茗碗驱睡思。掩关寂无营,翰墨自娱戏。山寒溪正清,月澹雪初霁。横斜两三枝,见说可人意。天机如胸中,出手特馀事。何时剪冰纨,来对病居士。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无题·八岁偷照镜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
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