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风赋》是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篇文章以风为题材,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写宋玉与楚襄王间关于风的一段对话,提出庶人不能享受大王之风;接着描写风的性质和动态;再描写大王之雄风的性状,指出它“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醒,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最后描写庶人之雌风的性状,指出它“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不利于人。作品采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的对比描写,使大王奢侈豪华的生活和庶人贫穷悲惨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通篇采用铺陈笔法,刻画风的动态十分细致。
-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赋
- 创作年代战国
创作背景
襄王的父亲怀王昏庸无能、刚愎自用,他听信谗言,疏远贤臣,拒谏饰非,始而为秦使张仪的花言巧语所惑,背齐联秦,继而轻举妄动大举伐秦,丧师失地,最后为秦昭王所诱,客死于异国。襄王继位后,不仅没有改弦更张,远小人而亲贤能,反而变本加厉,至于忘记君国大仇,与秦联姻结好,其腐朽愚昧有甚于怀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于顷襄王三年客死于秦后,“襄王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败,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于此可见楚襄王不思振作、与杀父仇人握手言欢终于惨败以至割地迁都等种种衰败之状。楚国的国势虽然日趋式微,可是作为国君的襄王却沉湎于骄奢淫佚的生活中。他带着侍臣们到处游赏,或登高唐之台,或游云梦之浦,想入非非,乐而忘返(见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襄王如此追求享受而置国家衰败于不顾,身为侍臣的宋玉感到忧虑,于是便借风为题,写了这篇赋。
相关诗词
-
《题扬雄甘泉赋事》拼音版
甘泉献赋风枫宸,更著剧秦与美新。设果出肠明日死,投身天禄又何人?
-
《赤壁二赋堂联》拼音版
前后二赤壁,曾留妙墨镇斯堂,今兹大厦重支,月白风清思赋手;苏胡两文忠,并以翰林官此地,我亦连圻忝领,山高水落想先民。
-
《赋雷给事璜溪书屋》拼音版
君家祇在璜溪上,门对青山一事无。春暖芸香时剔蠹,夜凉灯火独看书。閒中自得先天妙,静处曾观太极初。一自金门膺荐后,临风几欲赋归欤。
-
《徽宗皇帝秋赋御书赞》拼音版
...可乎犯干。巫咸下招兮,天门詄荡。臣得而藏兮,徒慨叹以兴想。鸾翔龙翥兮,太平之踪。神睒鬼哭兮,太平之工。五陵松柏兮,萧萧秋风。此赋之传兮,与天无穷。
-
《直指叶公枉顾赋谢四章·其二》拼音版
灿烂西台白玉珂,频年直指向关河。丰城剑抱双龙出,瀫水桥乘驷马过。作赋风云回缥缈,飞章山岳动嵯峨。宁知一代苍生寄,几向清溪问绿蓑。
-
《戊寅七夕同诸子酌松风阁分赋六首是月霖雨经旬·其六·得头字》拼音版
长安太液赋牵牛,底事于今二十秋。溪桥也是天河水,不信牛郎有白头。
-
《丘园八咏为顺德龙山家仲迟驾部·其七·浣风台》拼音版
雄风赋罢气飞腾,还似兰台快共登。沧海不尘天若洗,观星人立最高层。
-
《风入松·赋稼村》拼音版
老来学圃乐年华。茅屋短篱遮。儿孙戏逐田翁去,小桥横、路转三叉。细雨一犁春意,西风万宝生涯。携筇犹记度晴沙。流水带寒鸦。门前少得宽闲地,绕平畴、尽是桑麻。却笑牧童遥指,杏花深处人家。
-
《夜闻大风感怀赋吴体》拼音版
故都宫阙污膻腥,原野久稽陈大刑。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意言挥戈可退日,身乃读书方聚萤。病起窗前发如雪,夜闻风声孤涕零。
-
《舟遇逆风破浪赋诗》拼音版
风撼楚江水,云横鄂渚天。支颐看山色,破浪出诗篇。门掩濒江舍,帆扬上水船。江神不借便,归兴自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