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夜坐二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二首承第一首而来,着重揭露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并要求打破这种“一睨人才海内空”的局面,冲破束缚的罗网,期望实现自己革新现实的理想。这两首诗对仗工稳,想象奇特,典故驾驭娴熟,用比喻象征手法自抒胸臆,充满浪漫主义的瑰奇色彩。诗中将个人感慨与时代脉搏联系在一起,因而使抒怀之作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同时使诗风更为郁怒横逸,清深渊雅,读来有唱叹之致。
- 作品出处定庵文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夜坐二首》这两首诗写于道光三年癸未(1823),诗人第四次入京参加会试落第之后。龚自珍是一位眼光敏锐和颇具时代感的有志之士,“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诽专制”“文章忘忌讳,才气极纵横”。他在保守官僚眼里,却是言语“怪诞”,放荡不羁的“狂士”,因此他纵然身怀绝世之才,却被人有意压抑不用,科场屡屡受挫。早在道光元年(1821),诗人应考军机章京,就因权贵阻挠而落选。第四次落第之后,诗人心情苦闷,有感于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摧残人才,写下这两首七律。
相关诗词
-
石台夜坐二首·其二
岁晚山深过客稀,一灯清坐夜同谁。滴阶寒响雪消后,通火活红灰陷时。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古今不隔诸缘净,画出岩中道者诗。
-
夜坐二首·其二
呼奴薙草火攻蚊,与客高谈到夜深。风辨雌雄分别想,岁占牡牝喜嗔心。尘生渴肺须狂饮,寒耸诗肩更苦吟。秋色满怀人不寐,坐看落月与横参。
-
初秋夜坐二首·其二
月明如水侵衣湿,台榭沈沈秋夜长。坐久高僧禅语罢,澹然相对玉簪香。
-
和王充道夜坐二首·其二
风雨连三日,晨昏共一窗。天寒怜翠袖,夜永对青缸。有泪挥吴月,无船上楚江。梦寒元易断,钟静不须撞。
-
冬日汉州行台夜坐二首·其二
不独风寒月亦寒,无风良月上栏杆。十年留得青毡在,坐展西铭剪烛看。
-
夜坐二首·其二
省户沈沈奉秘斋,通宵箫唱九天来。如愚默坐将何比,维斗虚名本不材。
-
夜坐二首·其二
此身何分万峰藏,饱饭藜羹傲子桑。眼净烟霏山寂定,心降泉滴夜清凉。果堪空谷了身世,愿就非人为道场。落月寒躔低欲尽,海天回首恨茫茫。
-
夜坐二首·其二
并拥三重絮,犹新二尺檠。屋高先见月,城远忽闻更。藜杖光芒歇,茅柴力量轻。若非檐铁响,淡杀老书生。
-
夜坐二首·其二
夜久境逾静,居然庭树秋。气机发群动,时节无淹留。凉露浴蟾彩,浮云澹河流。微生竞如发,瀰思志常周。精爽一以竭,榛烟蔽前丘。道贵善持养,日入当偃休。寄言学仙子,文字徒冥搜。
-
夜坐二首·其二
云行树阴薄,风过树阴敧。云风清弄夜,政尔无人知。惟闻墙根水,泠泠下幽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