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三首,是诗人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766年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相关诗词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青陵台》拼音版
云暗寒原白日阴,累累双冢见贞心。北山罗网虚惊鸟,古木鸳鸯自好音。未作吹箫游碧汉,可怜埋玉倚青岑。宋王台榭今何在?牧竖歌残草树深。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拼音版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
《易州道中咏怀古迹五首用杜工部韵·其五》拼音版
移祸丧身何计拙,田光智勇岂言高。欲同楚国称三户,竟使秦兵虏二毛。虚掷头颅伤长者,枉求匕首副儿曹。阿房一样成焦土,漫诩长城缔造劳。
-
《易州道中咏怀古迹五首用杜工部韵·其三》拼音版
两峰削立势如门,隐约林坳见古村。落木远峦烟黯黯,孤城平野月昏昏。朔风似诉燕丹恨,流水难招侠客魂。千载悲歌徒感慨,一镫青史细评论。
-
《易州道中咏怀古迹五首用杜工部韵·其四》拼音版
荆客轻生辞故国,就车慷慨向秦宫。咸阳设险三关上,督亢全抛半幅中。酒市高歌空侠士,花源避世说渔翁。未能拔剑如曹刿,胜负兴亡一梦同。
-
《咏怀古迹十首·其一·太伯祠》拼音版
斜日春风太伯祠,短垣开遍野蔷蘼。断碑剥蚀残螭字,折鼎消亡故虎彝。采药山深花漠漠,鸱夷宅废草离离。空堂零落丹青尽,留得游人吊古诗。
-
《咏怀古迹十首·其二·季札碑》拼音版
赢博高风万古虚,独留灵碣镇坤舆。秦烟不遣烧麟笔,汲冢谁夸辨鲁鱼。苦竹秋坚君子节,伏龟苔护圣人书。兴亡吴越成何事,应笑江潮哭伍胥。
-
《咏怀古迹十首·其四·要离冢》拼音版
鬼火秋坟百草荒,石人古墓抱干将。坏垣老树樵相护,?土寒花侠自香。游客买松添马鬣,侠流酹酒祭鱼肠。生平一片酬恩骨,明月青天白似霜。
-
《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拼音版
烟林云树隔郊墟,闻有鸱夷旧隐居。百药草香麋性寿,古松成屋鹤巢馀。诗人寂历蒐遗□,船火萧条废种鱼。一自五湖帆去后,满山明月夜猿虚。
-
《咏怀古迹十首·其七·皋桥》拼音版
杨柳桥西一水涯,青山何处伯通家。行吟步屧栖残草,落日归途有乱鸦。泉碓自舂菰正熟,溪流如古客长嗟。东风策杖频回首,开遍金阊万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