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元代诗人王旭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先立主旨,直抒胸臆,写梅雪俱美,后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全词运用了衬托、想象、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梅雪各自的典型特征。
- 作品出处兰轩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踏莎行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由于梅与雪在时令、形状、颜色方面相同或相近,古代文人常拿两者对比,而他们在诗词作品中多喜欢扬梅抑雪。为此宋代诗人卢梅坡作了一首翻案诗《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影响很大。在这首诗中,卢梅坡对梅、雪不偏不袒,可谓折中。然而尽管卢梅坡为雪翻案,人们爱梅总是胜于爱雪。王旭大约是受了卢诗的启发,从自身的际遇及思想变化中,想到了梅与雪的不同命运,于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下了这首《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相关诗词
-
《雪中看梅》拼音版
犯雪寻梅雪满衣,池边梅映竹边池。要寻疏影横斜底,拣尽南枝与北枝。
-
《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拼音版
天花除恼腊前雪,香蕊报春溪上梅。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
-
《雪中见梅花二首·其二》拼音版
数枝斜出短墙阴,密雪无端苦见侵。天意似怜群木妒,尽教枯朽作瑶林。
-
《雪中见梅花二首·其一》拼音版
品物由来貌取难,共言花卉易凋残。宁知姑射冰肌侣,也学松筠耐岁寒。
-
《踏莎行·诗趣亭桃花下茗坐。苍虬有词,因次其韵》拼音版
窥径红深,报亭翠冷。花阴转过斜阳近。不辞破笑为东风,只应愁靥难端整。敛镜羞霞,飘衣褪粉。流莺啼罢春魂醒。梦痕不暖旧阑干,连昌宫畔伤心影。
-
《踏莎行·雪晴纵步》拼音版
踏雪桥边,访梅溪曲。春风初破梢头玉。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兔月初眉,瑶峰眩目。礛筇振屐鸣空谷。夜深不谓故人来,声声误道风敲竹。
-
《踏莎行·题自画荷花》拼音版
曲槛风生,水亭香在。淡烟疏雨斜阳外。洛波仙佩静无声,清凉不受尘埃拜。晓镜初开,红妆无奈。瑶池碧落前生界。丰神写入画图中,免他颜色随秋败。
-
《踏莎行·客中清明》拼音版
万点红芳,千条金絮。韶光烂漫春无际。愁人抱病在天涯,却如赤叶霜枝坠。旧冢笙歌,新坟涕泪。纷纷冷雨迷烟树。杏花村、有酒纵如泉,对壶觞、反著乡心碎。
-
《踏莎行·踏雪寻梅》拼音版
密雪和云,层冰匝地。关山岁晏无来使。早芳知有野桥春,吟鞭料理西湖事。破帽多年,敝袍无絮。酸风故故欺驴背。溪山十里正清寒,梅花却在清寒处。
-
《雪中见梅花》拼音版
溪桥倚棹雪晴时,一树寒梅玉满枝。我道梅花开太早,梅花却笑我归迟。